首页 > 国内 >

游学热中,非遗开启文化寻根之门

2018-08-25 06:04:46 网络整理 阅读:178 评论:0

游学热中,非遗开启文化寻根之门

孩子在课外非遗课堂上体验农事,感受农耕文化。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跟传承人学习织布技艺,和农民一起体验农耕的乐趣,听讲解员介绍有关非遗的故事……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不少孩子的旅游活动中出现了大量非遗元素。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融非遗、旅游、教育于一体的非遗研学游渐渐兴起。

目前,社会上最常见的非遗研学游往往依托非遗项目的传承展示基地或某个景区进行,由旅游、文化机构具体承办,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内容主要是了解非遗项目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内涵,观摩并亲身学习、体验非遗项目的生产过程,时间短则一天,长则四五日。

一定意义上说,非遗研学游是“非遗进校园”的有益补充。它可以让学生接触更真实的非遗生态环境、更丰富的实物资料和更专业的活动场地,从而对非遗有更深刻、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这对于促进非遗的传播和传承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都有积极作用。于旅游业而言,非遗研学游有效丰富了旅游的产品内容,开拓了学生这一新的旅游消费群体,有利于旅游业丰富自身业态,实现转型升级。

资本的进入再加上政策利好,我国研学游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热闹的背后不乏发展的短板。浏览国内大多数非遗研学游产品会发现,非遗研学游项目多呈现以游为主,学次之,研更次之的倾向。在许多非遗研学游项目中,非遗项目的体验课程大多仅有一两个小时。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最多只能捏个面人、做个泥塑、印张年画、剪张窗花、扎染条围巾,而不能深入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领会非遗的精髓。这导致目前的非遗研学游,对于非遗的传播和传承,并未起到理想的作用。因此,我国的非遗研学游亟待进一步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以实现量质并举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