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壮美黄河行 生态新甘肃」崆峒区: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同步推进

2018-09-26 03:49:21 网络整理 阅读:166 评论:0

「壮美黄河行 生态新甘肃」崆峒区: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同步推进

崆峒区今年新修的梯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站在平凉市崆峒区榆树村富家湾的山梁上,丰收在望的农作物宛如一块块“黄金毯”铺在层层梯田上,秀美而壮观。

“多年来,崆峒区通过积极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昔日的陡坡地修成了平整的梯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9月21日上午,崆峒区水保局局长吕国春说。

崆峒区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区)之一,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体上呈现“七山两塬一平川”的地形地貌比例,地理上位于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水土流失面积1436.2平方公里。

在崆峒区榆树村,一片机械平整过的新梯田显得格外显眼,为了确保水不出田,当地村民加固、垫高了田埂。同时,还加宽了田间道路。

“今年夏天,我们用大型机械在这里平整修建梯田,将以前的坡洼地全部推平,这样有助于保水保墒,提高粮食产量。” 吕国春告诉记者,2018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所属崆峒镇的榆树、甘沟2个行政村,计划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2平方公里,规划新修梯田4170亩,营造水保林750亩,田间路15公里,砂化主干道路7.5公里,开挖土质梯形排水沟7.5公里,双侧栽植行道树6.5公里,修建涝池2座。2018年6月3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梯田建设面2500亩,新修生产道路3.5公里。坡耕地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坡地变梯田后,能够将部分地表径流就地入渗,涵养水源,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改善农作物种植的需水环境,项目的实施,陡坡地修成水平田,由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为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小流域实现了“梯田化”,对灾害频发的山区来说,可以做到“水不下沟、泥不出山”。

「壮美黄河行 生态新甘肃」崆峒区: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同步推进

崆峒区榆树村玉米等作物丰收在望

“崆峒区坚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同步推进,在北部塬区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在南部塬区推进“梯田建设+旱作农业”,坚持‘种好玉米养好牛’的思路。而在地形条件较好的川道地区,积极发展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 崆峒区水保局局长吕国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崆峒区全区梯田化程度达到了75.6%,,共有10个乡镇实现了“梯田化乡”、108个村实现了“梯田化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991.9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9%,修筑小型拦蓄工程7082道(眼、座)。列入重点治理的小流域25条,其中6条通过国家级验收,被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流域”。“十二五”以来的8年间,崆峒区抢抓全省实施“500+75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大好机遇,共新增梯田面积24万亩,占建国以来全区基本农田面积的1/3。在不断创新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以梯田规模化建设为主,综合配置工程、生物、农业措施,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水土保持新路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