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副处级都不到的镇党委委员,为何要身兼15个“领导小组”副组长?

2018-10-23 06:53:53 网络整理 阅读:134 评论:0

摘要:某地为一项创建活动,向镇、村下达了几十项标准,通知刚刚发了四五天,文件还在邮路上呢,他这边“紧急电话”已经来催,要下面迅速报典型、报材料、报“落实情况”。说起来“乡镇的改观、居民的素质提高,是要一个过程的呀”,但他哪管你这么多,急着要“上级汇总”啊!

副处级都不到的镇党委委员,为何要身兼15个“领导小组”副组长?

数字往往可以激动人心,但有时也会令人叹息。

这里就有这几天披露的两组数字。一是调研发现,一个村委会一年签了51份“责任状”。哪来这么多责任状呢?“上面”有一个“口子”,下面就要签一份“责任状”,,县乡有一项“重要工作”,村级就要立“军令状”。所以他一年签了51份责任状,另一个村最少,也签了36份。“反正上面拿下来签,就得签,一年下来,究竟签了多少,签了什么,谁搞得清?!”

二是也是这次调研发现,一个镇党委委员兼了15个“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地县一票否决的工作达到50多项,达标的标准,就是每次工作是否设立领导小组,是否挂牌立刻“上墙”,是否配齐人员,所以下面就得成立那么多“领导小组”,所以一个恐怕连副处级不到的委员,头上要戴着十多顶“乌纱”。

这两组数字,是近日媒体公布的,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令人叹息的基层干部负担过重,“奇招”多如牛毛,压得县乡村镇喘不过气来,早已不是奇闻,只是在某些地方,现在愈演愈烈罢了。

造成这种不正常情况的,首先仍然是官僚主义。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全不知基层政权工作有多难,基层干部负担有多重,只知道四时八节,发号施令。一个贫困村的老支书,因为全村700多户贫困户,要他签了多少扶贫考核?一次要签2880个名字,一年要签四次,还不能字迹潦草,签错地方,他哪里有什么时间来“扶贫”?有的“上面”,为了怕扶贫干部偷懒,竟想出用GPS来定位每一个基层干部,看他是不是在村里“上岗”,自己却坐在县衙里 “监控”。这里的官僚作风,恐怕不止这两个例子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