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两部委启动36城黑臭水体大督查:倒逼城市加快环境设施建设(5)

2018-06-10 10:46:03 网络整理 阅读:210 评论:0

倒逼城市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黑臭水体的形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大体包括外源问题和内源问题两类。外源问题即城市生活和工业的点源、面源的排放,雨污管网设施不健全,垃圾入河等;内源问题即底泥中大量污染物的沉积和释放,以及水量不足、水体交换缓慢等造成的水环境容量下降。

那么,黑臭水体该如何治理?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此前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黑臭水体问题实质是污水垃圾问题,“根子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合格。”“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以黑臭水体整治为抓手,倒逼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

两部委启动36城黑臭水体大督查:倒逼城市加快环境设施建设(5)

位于嘉陵江边的蔡家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量4万吨。 俞琴 拍摄

廖海清告诉界面新闻,黑臭水体的治理涵盖四个方面。第一,控源截污是治理的核心;第二,控制河面及河岸的生活垃圾;第三,对河道进行科学清淤;第四,开展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谈及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廖海清分别提到了“长治久清”和“长制久清”。他说,“黑臭水体长治久清难度很大,但是下决心做近期是有可能性实现的。相比之下,长制久清则更为困难,因为它意味着,在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的基础上,能够形成长效机制去有效防控水体污染。”

据廖海清介绍,从全国的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存在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就是让河道本身承担治污功能,“通过增设植物景观来吸引游客是可以的,但这样不能让河水变干净,治理河水必须有效控制污水直排入河,要建设污水处理厂,把处理达标的水排到河道。”第二,不合理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有些地方硬化非行洪河道,形成“三面光”,水体丧失自净能力;还有些地方通过布设生态浮床等方式净化水体,而不注重河道自然生态的恢复,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第三,有的地方索性“眼不见心为净”,给黑臭水体加盖,甚至有地方把黑臭河流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