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安徽萧县:创新扶贫方式,筑牢脱贫根基(3)

2018-05-23 02:55:32 网络整理 阅读:169 评论:0

2017年,杜楼镇依托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建立扶贫工厂,投入40万元在厂区内新建一生产车间作为扶贫工厂,吸纳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人就业,每人每年可增收3-6万元,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一个工人每月能满勤的话,可以有两三千的收入,家里事情多不能满勤的,一个月最低也能挣到1500元左右。我们的订单一直都有,工人不愁没活干。”玫瑰服饰的负责人介绍道。这样算下来,贫困户家里有一个人在此务工,全家当年即可实现脱贫,由于该企业业务稳定,成为了防范返贫的坚强壁垒。

“今年我们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再建立一个车间,这样的话,又能带动一部分贫困户就业,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杜楼镇扶贫工作站站长一边说,一边指着那片打算建立车间的场地。

孝善扶贫,探索脱贫新路径

近年来, 萧县创新扶贫模式,将孝善传统文化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全面倡树农村道德新风尚,全力推进孝善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杜楼镇的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中国孝善文化的发源地,“鞭打芦花”的典故是中国孝善文化的典型,位列二十四孝,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杜楼镇大力发扬孝善文化,将其融入脱贫攻坚当中,积极倡导村内贫困户老年人与子女签订赡养协议书,帮助村内贫困老年人实现脱贫。通过发放孝亲敬老倡议书和制定孝亲敬老村规民约、制作二十四孝图、文化墙等措施,利用宣传册、广播喇叭、公开栏,大力宣传孝善文化;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通过孝善户现身说教、“五老”人员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让群众理解孝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切实把孝善传统美德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使群众家喻户晓,让老年人的子女自觉参与到尊老孝老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进氛围;在村内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红黑榜”、“敬老承诺”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发挥道德约束、示范点带动作用,在全村形成人人争先养老尽孝的良好氛围。

“杜楼作为中国孝善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我们根据脱贫攻坚现实,积极推进孝善扶贫工作,为决战决胜这场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杜楼镇扶贫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送教上门,扶贫中的人文关怀

萧县杜楼镇朱解庄村的贫困户解明亮,今年46岁,他的儿子智力残疾一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法进入校园学习,而解明亮自己要务工养活有精神残疾的妻子和这个三口之家,无法给儿子特别的关爱和教育。他的眉头常常是皱着的。

安徽萧县:创新扶贫方式,筑牢脱贫根基(3)

陈静老师送教上门

陈静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状况。

2017年,萧县残联联合萧县教育局基教组,以萧县特殊教育学校为实施主体,开展“送教上门”工作。陈静老师就是萧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工作中的一员。

陈静老师每两周都会到解明亮家一次,上门给他的儿子进行入户教学。每次她都会同解明亮商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解明亮说,每次陈老师来,都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经过陈老师的教学,孩子已经基本能够识别颜色和日常物品。

每次看到孩子和老师在一起快乐的玩耍,他那紧皱的眉头才会有所舒缓。

编辑校对:张琼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