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砚边谈艺】何怀硕 :当代水墨画何以拿毛笔画西式素描

2018-08-21 18:26:55 网络整理 阅读:153 评论:0

【砚边谈艺】何怀硕 :当代水墨画何以拿毛笔画西式素描

楔子

2015年9月16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以“素描教育是与非”的专题,刊出9篇文章进行深入探讨反思。“素描”这个问题,确实困惑着中国美术界几十年。其原因颇复杂。对中西艺术的底蕴,对两岸近七十年来的美术界与美术教育有相当的了解,才较能明白其中困惑的原因。60多年来,大陆早期美术教育,受苏联老大哥的影响;..因为没有“反右”及“文革”,近现代跟..的脚步,受近现代欧美的影响最大。大陆要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欧美现代艺术潮流才像冲破闸门涌进大陆。85新潮之后这30年,大陆美术界慢慢发觉“素描教育”确有困扰。读了“素描教育是与非”各文,我感受到这些困惑正是..地区三四十年前早已遭逢过的老问题。我少青时代于两岸学院受教育,旅欧美多年后在..美术系任教数十年,从1970年代起,写过多篇有关素描的文章。读了姜岑、张培成、卢治平等9位先生的文章,他们的意见十分可贵,有许多我很赞同,他们也提出许多问题与忧虑,值得美术界同道深思并探求解决之道。

因为对于“素描”不同的理解与误解,产生了教学与创作上的是非对错、利弊得失,而有许多争议;因为各是其所是,一直未有明确的共识,至今仍然如此。本文想试解说此难题。

“素描”的成见与误解

在近代未有中外文化交流之前,不同国族各画其画,没有所谓“素描”的困惑。文化交流之后,中土有人学画洋画,当然依照西法,先习“素描”,然后习水彩、油画。

艺术界与史论界很快悟到艺术是文化的精粹,与其文化的民族特性,国族传统文化的血脉,必相贯通。移植自欧美的外来艺术品种,不同于食品、用具,比如面包与蛋糕,钟表与单车,立可使用以增进生活之丰富与便利。但是外来艺术与文化,如果没有与本土文化土壤相融合,没有落地生根,很难开花结果。外来艺术在中国,便只是西方文化的标本与摆设。没有鲜活的生命,也谈不上是我们的新创造,因为其成就仍然属于西方文化。所以百年来有志者不只努力学西方油画,更殚精竭虑追求油画的民族化、中国化或称本土化。画水墨画的画家呢,也因中外的交流,开了眼界,既欣赏外来文化的优长,亦发现其短处,而思批判性的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中国传统的现代化,谋中国绘画的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