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怪不得三国故事如此根深蒂固!

2018-08-23 21:12:27 网络整理 阅读:97 评论:0

京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京剧是在微、汉两剧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寿辰,“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微班陆续进京演出。嘉庆道光交替之间,他们和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取长补短,并吸收借鉴了昆曲、秦腔等戏曲的部分剧目及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为唱腔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道光末年,京剧艺术渐趋形成。

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怪不得三国故事如此根深蒂固!

京剧艺术在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们居功至伟。不可否认,清皇室成员对戏剧艺术的喜爱及皇家频繁的演出活动、也是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繁荣的原因之一。

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怪不得三国故事如此根深蒂固!

早在康熙时清宫即专门设置了承演戏曲的机构——南府,人员庞大。 乾隆年间,演职人员达1500名之多。道光七年(1827年),为了节省开支。大规模地裁撤南府相关人员、改南府为升平署。

早期京剧三国题材真是多,怪不得三国故事如此根深蒂固!

康乾时期,宫中所演剧目,以昆、弋腔为主。昆曲清逸华美,高贵典雅,清廷视为“正音”。然而昆曲日益脱离社会現实,曲高和寡。普及性较差,不易为普通百姓接受,即使在宫中也是如此。皮黄腔(京剧的前身)产生后,以其通俗,上口等特点,倍受世人喜爱,渐渐占据主导地位,昆、弋两腔则退而居其次。道光中后期,昆,弋腔日新衰退,而皮黄则蓬勃发展以至成熟,预示着京剧艺术的诞生,最终成为“国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