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个晚清驻外使馆每年要花多少钱?

2018-10-08 14:51:13 网络整理 阅读:164 评论:0

文|陈卿美

1876年12月,郭嵩焘自上海启程,远赴英国,代表清政府向英国女王道歉。同时,清政府驻英国大使馆也正式诞生,由郭嵩焘担任中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从英国大使馆起,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内,清政府又相继设立了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十余个大使馆。每一座使馆的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让原本就紧张的清政府财政更加捉襟见肘。那么,一个驻外使馆每年要花多少钱呢?

根据台北《皇朝政典类纂》记载,在当时有一个出使章程,章程规定,驻外使馆经费包括两大块,一块是人员工资、一块是馆务费。所谓馆务费是个统称,就是一切公务支出,包括房租、岁修、川资、公宴、文报,洋仆、医药等费用。岁修,就是馆舍的维修费用;川资,就是交通、差旅费用;公宴,就是招待宴请的费用;文报,就是公文、电报、印刷等办公费用;洋仆,自然就是雇佣的洋人临时工。

首先说工资这块。通常一个驻外使馆的基本人员配制为大使1名、参赞2名、翻译4名、随员4人。规定虽如此,但人员超编、机构臃肿历来是传统特色,比如增加医生、领事、实习生、武官、家属等等。后来,清政府被逼无奈,将驻外大使馆聘用人员的权力收归到了外务部。

在《光绪朝东华录》中,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工资标准表。出使大臣分为头等、二等、三等,共三个级别。1876年,头等出使大臣月工资1400两,郭嵩焘显然是这个级别。二等出使大臣1200两;三等出使大臣又分为两个级别,一个是1000两,一个是800两。

参赞也分为三个级别,头等参赞500两、二等参赞400两、三等参赞300两。领事同样如此,总领事600两、领事500两、副领事400两。通译官,就是翻译官,也是三个级别,头等翻译官400两、二等翻译官300两、三等翻译官200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