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碑学的书法时期中,他的书法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影响至深

2018-10-10 15:14:13 网络整理 阅读:194 评论:0

书法艺术上,“碑学之兴,乘軲学之坏”。复古思想的肆虑,清帝王个人的喜爱,使董其昌和赵孟頫的字体在全国流行;科举制度倡导的馆阁体对书法的腐蚀,使帖学奄奄一息。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若要挽救靡弱的颓风,就应学习字勢雄强的古代文字,帖学衰微,碑学大兴,书法家们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乃至三代、秦汉的各种金石文字,清代书法由此进人“碑学期”。很显然,清代书法由帖学向碑学过渡的转型期,始于嘉庆、道光年间,但在此之前,也就是乾隆盛世,书法的发展已经有了“复古求新”的态势,那就是“扬州八怪”的崛起。

在碑学的书法时期中,他的书法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影响至深

如今回首当时的篆隶书发展,我们会发现,那是白秦汉时期篆隶书形成以来的第一次大嬗变。具体说,那一时期的篆隶书主要是朝着三个方向发展的:一是以金农、何绍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隶书创作主要是通过强化笔墨线条形象去打破历史上常规的书法用笔而达到隶变);二是以邓石如为中心的“改良派”(在书法创作中,往往是通过改良书写工具,充分认识和发挥新工具的功用来达到强化笔墨形象的目的);三是以伊秉缓、陈鸿寿为主流的“创意派”( 在他们的书法创作中,较多有意识地舍去隶书以往典型的笔法一波磔, 极力弱化笔墨语言之的线条, 强调突出书法结体的空间美)。

在碑学的书法时期中,他的书法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影响至深

由于“扬州八怪”均为当时仕途不顺之人,因此,在他们的心目中,那种为食干禄而必备的“馆阁体”书法技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股强烈的逆反心理驱使他们对帖学极力进行抵制和改造。在他们的书法创作实践中,较多的人彻底抛离了往日那种“乌黑、方正、光亮”的萎靡书风,形成了种书法创作的新风格。 他们当中,最为突出且对后世影响(主要是他们那种“民间书法”的精神)较大的是金农、郑板桥二人。他们以创造独特的执笔法为突破口,分别形成了“漆书”、“六分半书”的自身风格。只可惜到后来,他们都被后人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偏师”。

在碑学的书法时期中,他的书法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影响至深

邓石如的出现应该说是清代书法史上篆隶书发展的骄傲。由于邓氏书法的创新是保持在书法本体范围内的改革,所以被后人推为清代书法大家之首。在当时,他将目光专注到秦汉碑刻,并不遗余力地在篆隶书上用功。由于邓氏这一代书家找到了帖学以外的载体,从而确定了他在开启后期碑学方面的地位。不仅如此,,邓氏在篆隶书创作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现代书法发展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