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汪剑钊:运河是一座水做的桥

2018-06-12 17:23:38 网络整理 阅读:167 评论:0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汪剑钊:运河是一座水做的桥

(编者配图,图片来源于运河塘栖古镇官网)

回到江南,我首先想到的是桥与水。

一座桥,无论是石质的还是木质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连接与沟通。它意欲打破自然的阻挠与分隔,为栖居于大地并渴望自由行走的人们铺就一条空中道路。在视觉上,桥呈现的是一种特有的建筑美,其棱角与曲线凝聚着人类朴素的智慧与想象力,混合了力量与坚韧的美,,建造者将生命的诗意一次又一次地落实到石头与黏泥中。古代没有水泥与胶,但古人却发明了弥合度极强的黏合剂——糯米加石灰的沙浆。这种“黏合剂”缝合之后的古建筑不仅异常坚固,耐抗强烈的地震,且具有特殊的耐水性,不少建筑能够屹立千年不倒,有的甚至运用现代的推土机都无法推倒。那么,运河呢?应该是一座水做的桥,它也是一种沟通,打破的是泥土与石头的阻隔。与桥的恒定与安静不同,运河通常呈现的是流动、灵活与适度的喧哗。它柔软却同时拥有厚重,绵远又不失细腻,偶尔有船筏经过,撕破了水的皮肤,但很快就自行愈合了。

以前,阅读刘绍棠的《运河的桨声》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运河小说,我只是沉醉于小说中的美,为运河人家的淳朴、恬静而感慨,并未想到这运河还有着如此绵长的延伸,甚至和我的家乡保持着隐秘的联系。它(京杭大运河)就像一根粗大的脉搏,北起幽燕的通州,南抵长江流域的余杭,流经了京、津、冀、鲁、江、浙六个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让华北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有了血脉上的联系。其镜面似的波光不仅倒映着北方的豪放与刚劲,也蕴含着南方的细腻和柔情。

据史料披露,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与经济的考虑,是古典意义的一次“南水北调”。而实际上,运河(中国大运河)的开凿也远远早于隋代杨广的登基称帝。当时,江南富庶的物产便通过这条人工的水道,源源不断地运送给由游牧民族转化不久后的北方居民。与此同时,水这种液体在输送物质的同时,也在滋润着南方与北方各自的文化,使其相互学习与吸收,随后在流动中发扬和光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