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百态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未发现新冠变异毒株对上市疫苗有明显影响

2021-03-26 21:18:22 xiaobian 阅读:94 评论:0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截至3月14日,共接种新冠疫苗6498万人次。

“三步走”稳步提高疫苗人群覆盖率

目前,我国正在按照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接种,稳步提高新冠疫苗人群覆盖率。

对于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部署,李斌介绍,第一步,做好重点人群的接种。这类人群主要包括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有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和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还包括边境县地区的18岁以上人群和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的人群等。目前,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第二步,开展高危人群的接种。这类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由于目前临床试验关于这类人群保护效力的数据还不充足,因此这类人群接种工作需要根据疫苗研发进度来安排,临床试验获得足够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后,将及时开展相关人群的大规模接种。第三步,安排其他人群的接种。除了上面两类人群外,其他有接种意愿的人员都可以在这一步安排接种。

李斌表示,从疫苗使用效果来看,目前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均已按照规范开展了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并通过严格检定后才能使用。在疫苗储存和运输、接种过程中,均严格要求遵守相关规范,保障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会上透露,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对我国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的保护率产生明显的影响。他指出,上市疫苗的研发企业都针对当前国内外收集到的几种变异株采用进行了测试和评估,最新一篇报道也没有发现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对变异株,包括南非株的中和活性有明显下降。

他坦言,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高度重视,病毒长期传播可能会产生多个突变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影响疫苗保护力的风险。为有效应对病毒变异造成的影响,必须提前谋划和积极准备。一方面密切监测、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它对疫苗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疫苗的平台建设,一旦出现病毒变异引起疫苗免疫效果消失或者大幅度降低的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研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

答疑

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久可打其他类疫苗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我们对新冠疫苗能否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最后给出的建议是新冠疫苗通常情况下和其他疫苗接种要间隔至少两周以上。”他同时表示,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公众遇到了动物咬伤或者出现外伤,这时候要接种狂犬疫苗或者破伤风类毒素,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按照两周间隔接种,可以不考虑间隔,可优先接种狂犬疫苗或者破伤风疫苗。

对于不良反应,他表示,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反应,也就是说这些反应不需要处理就能够自愈。针对稍重的不良反应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医生如果怀疑是疫苗引起的,他要报告,后续我们会做相关的调查和诊断。”

此外,关于疫苗接种意愿问题,李斌坦言,我们国家新冠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是“知情、同意、自愿”。当前看,影响接种意愿的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疫情防控因素,我国的疫情总体平稳,部分群众认为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第二是由于新冠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部分群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

四款已上市疫苗有何区别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在会上就疫苗产能问题表示,目前已经上市的4款疫苗生产企业已开始组织大规模生产,较好地满足了当前供应需求。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会上透露,目前上市的4款新冠疫苗其实是两种技术路线。其一,灭活疫苗,主要特点是疫苗的成份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是比较相似的,是最接近。通常免疫应答也比较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的疫苗比较稳定,在2到8摄氏度长期保存两到三年,运输方便,对边远地方使用比较方便,采用两针免疫。其二,腺病毒载体疫苗,其制备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该疫苗不仅能够诱导很好的中和抗体产生,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增强细胞免疫,采用的免疫程序是一针免疫,针对一些特殊的应急人群具有很方便的特点。

他强调,新冠疫苗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最重要是结合抗原本身的特性、病原体本身的特性,采用适合的工艺研制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

本组文/本报记者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