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用30年时光构筑了一条条生命通道(4)

2018-05-30 10:24:47 网络整理 阅读:126 评论:0

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广东正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很繁荣,您于此时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工作,也就是在那时您开始正式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及转运领域?

封志纯:是的。1991年,我从第二军医大学儿科研究生毕业来到广州工作,前几年军校学习的历练,军队的作风融入我的工作,也对我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进入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儿科,那里的新生儿和儿童重症病房刚刚建立,呼吸机等设备还没有配齐。一次,我接诊了一名10个月大的孩子,患的是百日咳,送进病房时,黏稠的痰液已将呼吸道堵住,没有呼吸和心跳,把痰吸干净后,我们就用手捏皮球的方式给他进行人工呼吸,连续轮流做了24小时,这个孩子居然活了,这令我很兴奋,对我影响非常大,我觉得做儿科工作特别有成就感,孩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只要你不放弃,就会出现奇迹。后来,那个家长还带着孩子来医院看望医护人员,非常可爱的一个胖小子。这件事也给我很大的鼓舞,决定开始专心从事新生儿救护工作。

我希望能够为重症新生儿摸索并建立一条安全保障通道。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当时广州繁荣发展的经济状况,我向医院提出了建立NICU和转运网络的申请,获得上级大力支持,特批经费,配置的医疗设备非常齐全。

从我国医院人力不足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如何节省人力、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广场式”封闭管理的病区形式成为首选。后来八一儿童医院NICU也是按这种理念建立的。按军队内务要求管理,非常整洁干净,有利于感染控制也大幅度减少了需要的护理人员数量。在做好广州本地新生救治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到佛山、中山等这些周边城市的医院,妇产科有许多重症新生儿需要转送到广州救治,由于交通堵塞,一般要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才能送到;而且由于不具备新生儿重症处理能力,常常在途中孩子就已经没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