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苏大学子获多项大奖

2018-05-30 20:32:37 网络整理 阅读:115 评论:0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苏大学子获多项大奖

苏州学参赛队员合影

扬子晚报网5月30日讯(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刘金光)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日前在北京闭幕。记者今天获悉,,苏州大学参加全国赛的30名学生全部获奖,4人获全国一等奖,13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

蓝桥杯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是国内行业认可度较高的 IT 类科技竞赛。本届赛事共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00余所高校的5000余名省赛一等奖选手,角逐蓝桥杯最高荣誉。大赛的竞赛题目以趣味性、知识性、工程性、技巧性著称,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代表性问题为目的,主要考察选手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处置能力。

苏大电子信息学院的大二学生杨晨,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专业课的内容是竞赛的基础,但竞赛还会包含很多专业课之外、更贴近实际应用开发的知识,也更能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杨晨说,竞赛更注重考察个人编程实践的能力。

要想做到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并非易事。“明明算法和逻辑都是对的,但是数据传输一直显示乱码。”全国一等奖获得者王超同学回忆说,他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类困扰。王超曾独自连续十几个小时调试“串口传输”的问题,最后没能成功。“要实事求是,不能生搬硬套,也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以扩充知识面。”在老师的指导下,王超解决了难题,也学会了许多道理。

在参加此次全国决赛的30名学生中,有29名来自电子信息学院。赛前,学院开展了为期十个月的选拔..,专业老师点对点指导,让学生的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升。为了参赛,同学通常要自学很多专业课之外的知识。平时学业比较繁忙,很多学生把自学时间安排到了晚上,搬到了暑假和寒假,甚至有的学生放弃了过年回家团聚的机会,继续留校学习。

今年读大三的于长周同学参加过两次全国决赛,经历了两次认真备考的过程。“每天晚上都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和代码。”于长周说,由于发挥失常,去年仅拿到了三等奖,这让他倍感遗憾。又经过一年的准备,考场上的他从容了许多。在得知自己获得一等奖后,他满面笑容地说:“太幸运了,终于消除了去年成绩不理想的心结。”

第一次参赛的大二学生赵亮坦言,赛前因紧张引起失眠,连续几天没有休息好。“完成比赛题目后还剩一个小时,困意太重了,一下子没撑住就睡着了。”虽然他是在疲劳“作战”,但没有影响到成绩的发挥,最终以全国第17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编辑:乔金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