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弹古琴的曾佳慧 怎样从偏远山乡走进高等音乐学府(2)

2018-08-12 09:36:03 网络整理 阅读:131 评论:0

回到2011年,当时杭州龙井草堂的创始人戴建军,因为“寻找好食材”偶然来到遂昌黄泥岭村。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气息,把戴建军镇住了。他决定在此地动土,一开始不过是想做个纯粹的食材基地。但跟国学大家杜道生的一次对话,让戴建军重新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杜道生说,中国人一直讲究耕读并举,“如果在这里做一个书院,还可以有教育的责任”。

3个月后,躬耕书院成立了。

后来,在邀请指挥家、小泽征尔的爱徒陈琳以及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来山里吃土鸡的餐桌上,几个人萌生出一个共同想法——教育从哪里做起?不如先试着教这些大山里的孩子音乐吧。

听起来,这只是一个偶然的想法。

走出大山的女孩

假期回来教更小的孩子

2011年,躬耕书院办了第一期音乐暑期夏令营(这也被看做是音乐筑梦班的前身)在当地村里招生。那次,总共来了十几个晒得黑黝黝的孩子,他们半天不说一句话,更不用说有什么音乐素养了。当时13岁的曾佳慧,就站在他们中间。

对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命运轮盘上的选项并不多。如果当时没有走上音乐之路,曾佳慧应该会上一所普通的学校,或者就直接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学音乐所需的费用,也通常会让这些家庭望而却步。以曾佳慧弹的古琴为例,最普通的每架也要万把块钱,“当时我爸妈都在外打工,如果没有筑梦班,以他们的收入,肯定无法支持我学音乐。”曾佳慧说。

第一期音乐暑期夏令营仅有十天,,这个姑娘以自己的认真,打动了所有老师。

有一天,陈雷激上完古琴课,就对孩子们说,“你们在这练琴,到了吃饭时间我来叫你们”。

结果,跟几个老朋友吃饭聊得开心,陈雷激把这事给忘了。到了晚上八九点钟,陈雷激路过琴房,发现里面还有声音,推门进去一看,其他孩子都走了,曾佳慧一个人却还在练。陈雷激问,“你怎么还在啊”,曾佳慧说,“老师,你不是说一直练到吃饭来叫我们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