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沪上影像艺术展大热,会拍照就是影像艺术家?

2018-09-08 18:03:00 网络整理 阅读:137 评论:0

摘要:“影像成诗”、复星影像艺术季、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来了。

“影像成诗”、复星影像艺术季、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近期沪上影像艺术展大热,也促使大众再度思考影像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广义上讲,如今生活中影像已几乎无处不在,作为表现生活最具当下性的记录手段,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快速直接的表现方式很容易对人的感官形成巨大感染力。然而,一张静态照片或者一段录影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仍然让大众望而却步,我们该如何欣赏影像艺术,影像艺术和普通照片的区别在哪里?

沪上影像艺术展大热,会拍照就是影像艺术家?

Hosoe Eikoh, Ordeal by Roses #32, 1961(复星艺术中心提供)

让影像艺术走进大众生活

最近,上海的影像艺术展可谓精彩纷呈,这些影像艺术展览大都把展览的公共性、如何走进大众作为思考的重点。

由复星艺术中心推出的影像艺术季9月8日至10月18日对外亮相,其中“收藏当代之道:来自复星基金会的影像(2010-2018)”部分汇聚了来自复星基金会管理的复星旗下企业收藏中的26位艺术家及其30件影像作品,包括罗伯特·卡帕、荒木经惟、细江英公、贝尔纳·弗孔、杨福东、邱黯雄等,从多角度、多视野诠释影像艺术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

为何要专门收藏影像艺术?主办方复星艺术中心认为,影像艺术作为新兴艺术形式,与传统艺术作品相比更具有公共性,更容易为公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与刺激,激发公众对于艺术的热情。与此同时,影像艺术的本质、载体和表现手法也更加需要大众元素的参与,通过收藏与公众的接触,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以及艺术趣味的改变。

9月5日-9月15日亮相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影像成诗”展览则希望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摄影作品将大美学的概念传达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带领观者从光影谱成的诗中体悟摄影之美,与艺术家们展开美学对话,共同定义“新影像”时代。展览的作品不仅来自摄影师、当代艺术家,更包括了来自时尚界的Masha Ma、文学界的沈奇岚以及参与华为新影像大赛的普通大众的作品。展览同时打破在传统美术馆中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相对立的观看方式,营造共通的身份和对话的场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