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记者采访手札】扎根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6)

2018-06-03 03:59:47 网络整理 阅读:111 评论:0

今年的2月4日,早晨8:00,张荷玲突然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煤运科煤质班的邓红伟突发疾病,出现了心梗迹象。当时赵国宏在外地。这里只有她这一个懂医的,可她之前还一直做的是护士。面对突发起来的情况,她别无选择,紧急救护,同时,打电话给天峻县医院,让120救护车带着医护人员及抢救器械往木里山上赶,两头齐动,与时间赛跑。

张荷玲迅速给病人打强心针、吃急救药,进行心脏复苏按压,每分钟80次的按压,持续了20分钟,病人脸色渐渐恢复正常。由于木里矿区海拔在4200米以上,氧气稀薄,经过一阵子剧烈的运动,张荷玲已是满头大汗、头晕目眩。

病人被抬上救护车之后,张荷玲陪在他的身边,救护车往天峻县路上,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病人再度出现了危险,这时候张荷玲赶紧给病人建立静脉道路、扎液体之后,可她发现液体上冻,难以流动。2月初的木里山气温一度低至-30℃,怎么办?开暖风机又怕融化的液体产生冰碴子对病人不利。此时的病人第二次停止心跳!怎么办?张荷玲当机立断,再次直接把强心针打入病人的心脏、吃急救药、做心脏复苏,,在颠簸而狭窄的救护车上,二十分钟、1600余次的持续按压,病人病情稳定下来。

当病人平安到达天峻县医院的时候,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些,松了口气,她跑前跑后的为病人忙里忙外。垫付了一千多元诊疗及医药费,稍稍松了口气,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连她自己当时都没敢想,她救活了一个人!在木里矿区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医生和病人并非单纯的医患关系,而是亲人般的感觉!

05

义海人的持守

又量了一下,我的血压竟然降到了正常值。心里踏实了许多。

虽然对木里矿多少有些畏惧,但是我们这个职业其实也不容许你有丝毫的退缩。第二天凌晨五点半出发,经过漫长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世界海拔第二高的煤矿山木里矿。一下车,除了头晕,走路有些晃,实际上也没心里想的那么可怕。再加上已经在高原待了几天,多少有些适应了。于是,鼓足劲头,开始我们的工作。

在复绿的草坡前出个镜,豫直播的同事拿来了无人机,准备录制一个大航拍,谁知道,飞机刚起飞,就失灵了,一头栽下来,重重摔在地上,翅膀也断了。拿起来一看,主机因为高原反应,膨胀,导致不能正常工作。真是个下马威,机器坏了,有些可惜。

【记者采访手札】扎根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6)

还好我们接下来的采访很顺利,和以往见到的满眼黑色的矿区不一样,这里到处是绿色融融,而这复绿的背后,有着他们太多艰辛的付出。

采访结束,从木里矿山下来的时候,山上下雪了,厚厚的一层。那些一排排的平房被装点的格外美丽,矿上的人说,这些房子太久了,大都已经倾斜了,因为下面是冻土层,他们准备着手建新房子了,地基要打得更深一些,地下六米以下,这样盖得房子更加牢固。

多少年默默无闻中的凡常持守,当得起这世间仰慕敬爱和传送记录流芳!

【记者采访手札】扎根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6)

责任编辑:麒杰 编辑:柴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