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文学课应远离功利

2018-11-01 05:27:25 网络整理 阅读:96 评论:0

文学课应远离功利

广西南宁市玉兰路小学,孩子们在认真阅读。新华社发

哈利·波特骑的飞天扫帚是什么型号?唐僧遇到的第5个妖怪叫什么名字?如果看完一本书,用这样的问题来检测孩子的阅读效果,是不是会让孩子远离阅读?当孩子被迫去关注书本中这种犄角旮旯的问题时,这样的考查还有存在意义吗?日前,一些作家、老师纷纷在朋友圈里接力,表达自己对这种检测的愤怒,呼吁大家为孩子留下一些美好的阅读记忆。

如何带着孩子读书,走进文字,走进一个文学课堂?

1.让文学给课堂增添诗意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周其星更喜欢把在“2018领读者大会暨C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阅读年会”上的那节语文课称之为文学课。

“我已经坐在了春天里。可是我必须在这春天里去看几个人,在他们的身边坐坐……”在会议现场,周其星朗读着,40多位来自北京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渐渐跟随作家的笔触,将思绪投入到作者对亲人的无限沉思和追忆之中。课堂上,他们一起研读的是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所著儿童读物《绿光芒》中的其中一篇——《春天》。

“以前一直感觉春天更多的是生长和萌发,读完之后觉得春天还有别离和回忆。”小朋友感受到了不同的春天。

“文中提到的这三个小故事,你最想走进谁的?”“文章最为打动你的句子是哪句?”课堂上,作为领读者的周其星一步步提问。整个过程,他并不是将作品当作阅读材料一步步“肢解”开,强调修辞手法、段落关系等阅读训练,而是从文章本身出发,让小读者们站在作者的角度联想,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

为何称之为文学课?梅子涵表示:“现在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让人学会母语,让孩子学会按母语应当的样子来表达,而文学课则是给这种表达增添诗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