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那个小学的“家族史”作业,到底是“查户口”攀比,还是家校共育?

2018-11-01 15:34:47 网络整理 阅读:95 评论:0

摘要:有家长认为学校涉嫌“查户口”,还有人担心可能导致学生对出身的变相攀比。这一话题引发热议,也折射出新媒体时代的家校共育亟待深化。

那个小学的“家族史”作业,到底是“查户口”攀比,还是家校共育?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某小学一项关于“家族史”的假期作业引发舆论关注,有家长认为学校涉嫌“查户口”,还有人担心可能导致学生对出身的变相攀比。这一话题引发热议,也折射出新媒体时代的家校共育亟待深化。

这份“家族史”作业由两个探究性活动组成,活动一是用树状图形式写清家族成员并注明职业;活动二是写出家族中出现过的名人、行业好手的故事,可以是采访或聆听家人的介绍,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及内容。活动的初衷在于:让孩子从了解原生家庭历史的角度,感受时代变迁的缩影。

为什么良好的设计初衷却在一些家长群体中(更确切地说,是在家长活跃的新媒体社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显然,家长与学校之间出现了理念和理解的偏差。

众所周知,家校共育是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共育,需要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育,不单单是一句口号,它是理念也是行动,需要双方落实在每一个日常的教育情境中。“家族史”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增进学生对家族、家谱、家训等家族文化的了解,发掘弘扬优良家风的育人价值。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既不要曲解教育的善意,也不要过度解读。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更多地学会理解儿童、理解教育。

首先,教育生活中,父母要有儿童立场。在教育生活中,很多问题的产生一部分也是源自成人习惯于站在自身立场,往往缺少对儿童的关注和对童心的解读。有家长担心:“‘家族史’作业会不会造成孩子之间的攀比”?这样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了解家族历史、理解生命周期、寻找家风传承。为什么一定要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人为地先验地打上成人世界里的那些规则呢?做一个简单的有童心有童趣的家长无比重要。当然,如果在布置作业时,学校对作业有一个更为精细的设计说明,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其教育意义和具体要求,,可以更好地打消顾虑、形成共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