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打通最后的5.62公里

2018-11-23 04:15:21 网络整理 阅读:178 评论:0

编者按:

打通最后的5.62公里

“让挥洒着热血的青春奔走在打瓦村的每个角落。”王秋婷同志用火热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书写了坚守责任、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本报今日转发王秋婷同志生前撰写的驻村工作手记《打通后的5.62公里》,从真挚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她对这片土地和贫困群众深沉的爱。

车子滑过泥泞的地方,泥巴溅到车窗都看不见外面了,路上的岩石把车子的底盘刮得巨响,我的心也跟着这个响声揪紧了。车突然停了下来,“前面车过不去,只有走路了”,司机李师傅抱歉地说道。

层峦叠嶂的山中雾气缭绕,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路面泥泞湿滑,在这条宽度不足一米的道路上,我小心谨慎、连走带爬地走着。顺着绵延的羊肠小道,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原本5公里的山路走起来似乎有10公里那般遥远,尽管小心谨慎,但是走到一个崎岖的下坡路段时我还是狠狠地跌了一跤。

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打堡村民小组,这是到打瓦村后第一次到打堡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会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就是我们驻村扶贫的地方,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但是既然领导相信我们,接下来我们就要在那里用真心、动真情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做好事,帮助他们真正的脱贫,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驻村工作队王跃阳队长指着那个在半山腰隐约露出的几间小房子对我说。

“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工作不要太拼,要会照顾自己……”每次母亲打电话询问我工作近况,我都用愉快的语气报着平安,让她放宽心,但组织赋予我的任务使我一刻也不能松懈,两个月的深入走访,使我一点一滴融入到群众中。

通过走访了解到,打瓦村下辖22个村民小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经济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驻村扶贫开始的两个月里我就走遍了22个村民小组,每天平均走了2万多步,每天徒步的行走使我的双腿红肿疼痛,走烂了我从县城带来的两双运动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