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云教室”带来的不仅仅是清华北大生

2018-12-14 10:30:48 网络整理 阅读:66 评论:0

“云教室”带来的不仅仅是清华北大生

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教育的水平线》以整整一版报道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快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有网友大赞:这是一个生动的励志故事。有网友深思:认为网课直播依旧是强化高考这根指挥棒,认为新技术强化了学校和师生的功利性目的。我不知道有些网友是否耐心读完了这篇报道,在我看来,它既不是一个励志故事那么简单,更不是强化高考这根指挥棒。

在这个故事中,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是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而在这一表象的背后,是教师水平的提升,学生视野的开阔,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彼此都补上了自己的短板。这种教学直播有一个更规范的叫法:“云教室”。可以说,“云教室”正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中国城乡的教育生态。

在这个故事中,成都七中端的老师表示,虽然不用“亲自讲课”,但为保证跟上进度,1个直播班的工作量,约等于3个普通班。这些老师琢磨出一些方法,比如整理七中老师事前发送的课件,编制成学案,布置前一晚作业让学生预习;课上盯着学生的表情,记录下疑惑的瞬间,琢磨着课后补足;屏幕那端偶有间隙,可以见缝插针给学生解释几句。在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这一端,老师根据直播帮学生查漏补缺。有老师连上20个晚自习,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戏称,自己有好几个“人格”。为让学生没有违和感,当七中的直播老师严肃,他助教就严肃;下一届老师幽默,他就开朗些。这是老师在直播中的共同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