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张昌平:从五十年到五年——曾国考古检讨(2)

2019-03-15 03:26:41 网络整理 阅读:115 评论:0

今天值此纪念曾国考古暨苏家垅出土曾国青铜器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与检讨从最近的五十年到五年曾国考古研究,观察学术界对一个诸侯国持续研究中的历程与进展,相信对于曾国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其他周代诸侯国考古研究,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我们先历时地回顾一下50年来曾国考古的重要发现,看看考古发现是如何推动曾国历史研究进程。

1966年,京山苏家垅在水利工程中发现97件青铜器,其中包括有九鼎七簋、曾侯仲子斿父等铭文等33件青铜礼器,此外还有马镳、衔等马器。这些青铜器的构成暗示其来自于一座墓葬,九鼎七簋、器主曾侯仲子斿父的身份更说明这里属于曾国的重要地域。当时的工作简报首先注意到这批青铜器年代在西周末期到春秋早期之间,同时也梳理传世文献,指出曾国有山东、河南之鄫外,苏家垅的这个曾国就是那个在《国语·晋语》中“申人、缯人召西戎以伐周”的缯国。因为申的地望在今南阳,苏家垅符合缯、申联合灭周的条件,苏家垅铜器群使用九鼎,说明曾国很强大[4]。

1970、1972年,随州熊家老湾两次发现青铜器,其中一次出土有曾伯文簋4件[5],显示在今随州以南的区域也有曾国重要的势力分布。在随后的不久的时间,枣阳段营[6]、曹门湾[7]甚至河南新野小西关[8]相继发现曾国青铜器,曹门湾还采集到“曾侯絴伯”戈一件[9]。这些青铜器的数量和组合显示出较高的社会等级,曾侯器的出现还说明曹门湾可能为曾国政治中心。随州、枣阳等地的发现说明曾国地域较大,“与文献所记载的当时曾国强盛一时的情况是符合的”[10]。

1978年,随州擂鼓墩发现曾侯乙墓[11],年代在公元前433年或稍晚的战国早期偏晚。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总量超过10吨,包括九鼎八簋等多套青铜礼器、65件编钟等。墓葬所有重要青铜器超过一百件次铭有“曾侯乙”之名,墓主可确定为曾侯乙。随州及随枣走廊一带屡次出土曾国青铜器,曾国的存在毋庸置疑。而随州一带是传世文献记载的姬姓随国之地,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资料与文献记载形成这样明显的矛盾,被学者称之为“曾国之谜”或“曾随之谜”[12]。学者们提出了诸多猜测,最主流的看法认为青铜器中的曾国就是传世文献中的随国,此即曾随合一之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