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张昌平:从五十年到五年——曾国考古检讨(4)

2019-03-15 03:26:41 网络整理 阅读:115 评论:0

2013年,属于义地岗墓地的文峰塔墓地发掘了66座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曾国贵族墓葬[21],其中M18为曾侯丙之墓。文峰塔墓地出土青铜器多带有“曾侯”、“曾孙”称谓的铭文,再次说明自春秋中期开始随州义地岗一带属于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2]。

无独有偶,2009年发掘的文峰塔M1可能为战国早期曾侯與之墓[23],该墓出土曾侯舆编钟,其中一号钟铭文提到吴楚战争楚国先失后复、曾国站在楚国一方的立场等等。联系到传世文献中记载随国曾经在吴楚战争中庇护楚昭王的故事,似乎再次说明,曾国就是随国,曾随问题已经得到解决[24]。

2014年度枣阳郭家庙发掘两周之际前后墓葬29座,其中M1长11、宽8.5米,葬具为一椁重棺[25]。该墓虽已被盗,但其规模、附属大规模车坑与马坑显示,墓主当为一代曾侯。同一墓地的M60虽未报道,发掘主持者提出也为曾侯之墓。三座曾侯墓葬的存在,使郭家庙一带为两周之际前后曾国中心区域的看法得到强调[26]。

曾国考古工作的进展也再次引出曾随问题。2011年私人收藏出现随仲嬭加鼎[27],该鼎是春秋中期典型楚式鼎形制[28],鼎有铭文5行28字,其核心内容有“楚王媵随仲嬭加飤緐”之句,这是出土文献中首次明确的关于随国的记录[29]。2013年文峰塔墓地M21又出土了一件“随大司马”戈,其年代也属于春秋中期,稍稍早于M21随葬的其他青铜器,这是随国青铜器在考古中的首次发现。随国青铜器的出现,让许多学者感到,曾随合一这样的假设得到了落实[30]。

在基本未依赖传世文献的情况下,50年来曾国考古从最初只是定位曾国在汉水以东地区的存在,到建立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大约700年相对完整的曾国历史全景,这是周代诸侯国考古中,可谓成就最为突出的工作。

目前所见的曾国遗存包括叶家山等大规模墓地、曾侯乙墓等出土的大批具有极高社会价值与艺术成就的高等级文物。这样一个国力较为强盛、文化水平很高的国家,在传世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关于曾国在狭义历史层面的性质,是学者们研究曾国首先会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