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张华考上北大,李萍进了中专,我当了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2018-07-17 03:18:11 网络整理 阅读:93 评论:0

原标题:张华考上北大,李萍进了中专,我当了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陈寅恪先生说过:读史早知今日事。今天,当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等等焦虑已经成为中国命题时,我们有必要回顾诸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阶层与流动方面经历的变迁。

本文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田雷为美国政治学权威、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著作《我们的孩子》撰写的书评。本书通过严谨的分析,得出结论:阶层固化,早已让“奋斗即有成就”的美国梦破碎。

未来二十年,中国又将何去何从?

再见美国梦,警惕美国病

文 | 田雷

(有章节调整)

01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收于中国小学生人手一册的《新华字典》,作为一个例句,示范了“冒号”的一种常见用法,“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面,以总结上文”。

既然用作《新华字典》的示范例句,它就不可能背离中国人的生活经验。那么为什么这句话曾经道出了普通中国人生活中的天经地义,现在读起来却如同天方夜谭,荒诞不经——这个句子的讲述者,也就是做了售货员的“我”,何以如此很傻很天真呢?

一个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例句,数十年后被好事者翻出来,读起来如此魔性,归根究底,当然是今日读者所据以生活的社会语境发生了巨变——我们常听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跨越的是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长路,这可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

如此黑色幽默的素材,当然逃不过网络段子手的眼睛。有好事者在网上写微小说,对这三位小伙伴的人生境遇,进行了基于合理想象的再创作。人生万变,但“张华”的情节往往不离其宗,自在高考中考上北大后,他的生活就是运交华盖;文章要做在“李萍”或者“我”的身上,往往越魔幻,越狗血,反而显得越合乎情理——无论付出多少的个人奋斗,却经不住历史进程的碾压。而命运的十字路口,回头去看,就是若干年前“我”在畅想“光明的前途”的那个时刻。在通过高考完成了大分流之后,这三位小伙伴就已经注定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所有人生的可能性在那个分流的时刻就已经框定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