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早读|复旦学者:纳米微粒生长可造成大气PM2.5污染

2018-07-22 07:29:13 网络整理 阅读:116 评论:0

摘要:早上好!今天是7月22日,上观早读为您带来昨夜今晨全球要闻资讯,同时给您推荐今日上海《解放日报》版面精粹。

早读|复旦学者:纳米微粒生长可造成大气PM2.5污染

今年第10号台风“安比”将穿过浙江舟山群岛,于今天上午到中午在上海沿海登陆,其对本市风的影响大于雨的影响,最大风力8~10级,沿江沿海地区和长江口区9~11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10~12级;过程雨量可达大雨到暴雨,个别站点大暴雨,小时最大雨强40~60毫米。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3日5时零分,“大暑”节气将正式登场。专家提示,此时节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公众在饮食起居上,宜多喝水常食粥,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祛除暑热待秋来。

复旦大学科学家揭示上海大气污染

纳米微细粒子形成化学机制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上海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揭示了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也就是所谓大气新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据论文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琳介绍,由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所带来的大气颗粒物直接排放,在科学上叫作“一次排放”,然而,在空气中时常发生着的,还有颗粒物的“二次形成”,其中的一种形成过程是:大气中部分气体分子随机碰撞,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或化学键而生成分子团簇,分子团簇进一步生长则形成了纳米微细粒子,也就是大气新粒子,期间发生了从气体到凝聚态的相变。这些纳米微细粒子的继续生长,则可造成大气PM2.5污染。

“这种过程会大幅增加颗粒物的数量浓度,我们团队就是关注这个变‘多’的过程,研究城市空气中的大气新粒子是怎么形成的。”王琳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