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王菊、吴莫愁、蔡依林,品牌和大众的追逐已经跟她们是谁没有关系(2)

2018-05-30 21:18:40 网络整理 阅读:168 评论:0

“事无菊细”是指为王菊投票的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多此一菊”说的是“多给王菊投一票,才是最好的”;“老奸菊猾”讲的是老在群里潜水都不愿意投票的奸细连王菊听了都滑稽;而“菊外人”则是专门指代那些不看《创造101》、也不给王菊投票的人。

王菊、吴莫愁、蔡依林,品牌和大众的追逐已经跟她们是谁没有关系(2)

在社区运营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形成自有的文化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语言体系本身是文化最为表层的特征和体现。在更早的时候,随着“李毅大帝”大火的“帝吧”就成为了“屌丝”群体的发声渠道,“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等短语成为了群体成员间彼此确认和认同的利器;当前增长势头不错的抖音,则在语言体系中加入了音乐的要素,不同的音乐代表着不同的情景甚至情节反转,人们能感知到彼此希望表达的情绪和内容。

“陶渊明(王菊粉丝的自称)”们彼此确认的方式要简单得多,所有带“菊”的字句以及王菊本人的表情包即是全部。

这一点与早前围绕着蔡依林形成的“淋文化”颇为类似,当时全网出现了大量以蔡依林为原型生产出的图片、语言等恶搞内容,并且也同样产出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淋语”:例如形容说话惹人厌的女生为“路人甲”(取自《花蝴蝶》的歌词);形容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事物甘愿铤而走险为“走钢索”(取自《美人计》的歌词);以及称那些充满强烈自信的、有着独特个人风格的美人为”花蝴蝶”等等。

很难说“淋文化”的早期发起者带有善意,但事实上,最终在粉丝(包括黑粉)和明星之间的不断互动中,结果往往又趋于良性。浙江大学一位研究者在系统研究“淋文化”后就提出,这一文化最终从恶意走向善意、从狂躁走向冷静、从小众走向泛化,明星本人也从沉默走向接纳。

这四个特性与当前王菊现象在社交媒体中的发酵极为类似。当人们早前嘲笑着说“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时,王菊自己也在节目中自嘲式地提到这句话,这一“接纳”网民嘲讽的姿态反而加速了她本身被人们重新接受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