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小舍-探索世界新奇事
你的位置: 首页 > 动物世界 >

2.48亿年前动物群中 首次发现“鸭嘴兽”(图)

2020-12-28 20:18:22老黄小舍

2.48亿年前动物群中 首次发现“鸭嘴兽”

2.48亿年前动物群中,首次发现鸭嘴兽
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态复原图

光明日报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科学家近日在对我国湖北南漳—远安动物群的深入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与现今存在的鸭嘴兽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这是远古爬行动物进化的重要论据,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子刊发表。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现代海洋生态系统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本次发现的远古生物化石共有2个,都是生活在早三叠世的卡洛董氏扇桨龙,距离现在大约2.48亿年,它们的头部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鸭嘴兽极为相似。这是鸭嘴兽式捕食方式在爬行动物中的首次发现,不仅将盲感应捕食方式的出现提前至早三叠世2.48亿年前,还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典型例证。

2.48亿年前动物群中,首次发现鸭嘴兽
 卡洛董氏扇桨龙化石照片及素描图 

生命在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遭遇重创,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约90%的物种遭到毁灭性打击,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传统观点认为,直到中三叠世(约2.42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才完全恢复。南漳-远安动物群化石分布在湖北省南漳县和远安县两县交界地区,地质时代距今约2.48亿年的早三叠世末期,为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群落之一。新发现的盲感应捕食方式,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的海洋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提前至2.48亿年前提供了新的证据。

在此之前,湖北鳄、鱼龙和始鳍龙等多种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相继在该地区发现,这一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群落的面貌,在古生物专家的努力下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化石是早三叠世生态复苏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人类了解史前爬行动物在海洋中繁衍生息的珍贵标本,也是进一步了解地球板块运动、生态系统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袁于飞)

据《科学报告》杂志报道,这种海洋爬行动物身长约70厘米,身体相对很长,头部很小,而眼睛的视觉功能很差,它们依靠一种类似电磁波的感觉在昏暗的深水中寻找食物。它们被认为与海豚类鱼龙有近亲关系。

然而,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的体型和骨骼表明,它们并不擅长游泳,它们的生存能力非常弱,很可能无法在现代世界生存。“从骨架来看,这种动物看起来像是一种行动迟钝的动物,因为骨骼会阻止它过度弯曲身体,”莫塔尼教授说,它很可能依靠脚蹼来移动身体。

“它们对环境的条件非常挑剔,它们必须生存在竞争有限、天敌很少而且食物充足的环境下,否则它们就会大规模死亡。这种环境在当时就存在于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它生活在一个很大程度上与世隔绝的潟湖里,那里有少量的食肉动物和足够的食物。它不会在类似现代典型的沿海海域生存。”

最后,莫塔尼解释说:“卡洛董氏划桨龙化石的发现,为关于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后地球表面生物重新稳定下来的新观点提供了证据。在三叠纪早期,似乎出现了海洋捕食者多样化的第一波浪潮。”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