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上海新农村!年入千万、手机管理、农民转型画家

2018-08-05 11:32:18 网络整理 阅读:182 评论:0

四十年前,改革首先在中国的农村开始;大包干的星星之火拉开了时代的序幕,终成燎原之势。进入新时代,如何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使郊区乡村在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样是重要的议题。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走进上海的农村,领略新时代的新农村风貌。

甜蜜 ·致富经

春和日朗朗,农家耕种忙。

一溪流水绿,千树梨花香。

敬老古风存,文明新规倡。

忆苦思甜日,骋怀共尽觞。

7月底,存古村村民缪连芳在自家梨园里忙碌着。茂密的绿叶里藏着一只只梨:黄澄澄的,个儿大,果汁饱满,口味甘甜。缪连芳脸上被晒得有些发烫,但眼里流动着笑意,——这是她辛苦一年的收获。

上海新农村!年入千万、手机管理、农民转型画家

缪连芳开始种植庄行蜜梨是在十多年前。以前他们家只种水稻,一亩水稻一年仅能赚五六百元,日子过得紧巴巴。那时候村民们都很穷,缪连芳家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为了给孩子交学费,她不得不外出打工。

存古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有600年的梨树种植历史,手捧金饭碗要饭,产业调整势在必行。为了让村民们脱贫致富,村干部带头种梨。当地经过人工嫁接,培育出产量高、口感好的新品种蜜梨,村干部又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大面积种植。

缪连芳一口气包下了30亩梨园,从第4年开始..,收入越来越多,现在年收入接近50万元,生活也跟蜜梨一样甜。

存古村党总支部书记宋火良,被称为“卖梨书记”。每年,他在蜜梨成熟之前就开始忙起宣传、销售工作。蜜梨还在枝头,就已经签下了几万斤的销售订单。 “我们一亩的产量在三千五百斤左右,一亩的收入在一万七千元左右。” 宋火良介绍,“现在我们全村的梨产业总收入要达到一千七百万元。”

有了经济基础,村里的其它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村民们也有了干劲一起改变村风村貌。

村民华仲林家是一栋漂亮的二层小楼,房屋侧面有五彩缤纷的墙画,旁边还有一行文字。“和美宅基我的家,我们都要爱护它。宅前宅后要整洁,柴草杂物不乱放。”这段话华仲林早已烂熟于心。它叫作“宅基公约”,是华仲林和其他村民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自己约定的,村委会帮助他们把内容整理成文。

上海新农村!年入千万、手机管理、农民转型画家

“宅基公约”简单直白,朗朗上口。它们就印在房前屋后,方便村民对照检查、相互监督。“自己说的话一定要算数。”村民们说。“宅基公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家的新面貌。

上海新农村!年入千万、手机管理、农民转型画家

存古村还有一个特殊的食堂,专为老年人服务的。60岁以上的老人只用花两块钱就能吃到午饭,9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免费的午餐。84岁的沈龙根和老伴两人居住,以前经常到食堂吃午饭,随着老两口岁数越来越大,腿脚不便,出行也成了一件难事。于是村里为他们提供了一项贴心的服务:送餐上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