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何建华专栏:着力探索高质量“再城市化”发展之路

2018-08-29 13:29:52 网络整理 阅读:192 评论:0

何建华专栏:着力探索高质量“再城市化”发展之路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何建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当今世界各类要素资源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神速,用30多年时间走完西方100多年历程。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949年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89%,十个中国人当中只有一个生活在城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人口都是中国人口绝对主力,一直到1978年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8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很多过剩农村劳动力得以离开农业,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一举扭转了农村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从世界城市人口每五年平均增长率情况显示,总体上看,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发展有这样一组数字: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总体上看,中国城市化进程发挥了城市集聚资源要素与财富创造的功能作用,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城市化既强劲又脆弱,城市扩张很快,但质量低下,不仅过程充满风险,城市现状也充满着巨大不确定性。快速城市化带来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单个城市趋大化,这种状况是在经济实力家底并不厚实下实现的,用一位领导的话说“是穷人搞城市改造与开发建设”。

这就导致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速度太快,使我们对城市原有具象的美好记忆消失,使精神情感层面对城市乡愁的寄托无处安放;二是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充分有效地遵循城市内在发展规律,城市肌理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和保护,由人类活动累积形成的城市文脉未得到应有传承;三是体现城市个性特色的历史性旧建筑、标志性老街区、人文性遗留物等没有得到切实有效保护,城市延续的历史被割断了,厚重的城市记忆在消失;四是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缺乏地区特征、民族特点、个性特色,缺乏原创的克隆城市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很难从情感上激发人们的想象,也就很难令人产生一种敬重与爱恋;五是过快的城市改造开发速度、资本追逐利润的粗制滥造,不难使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城市品质的粗劣低下,时不时给人一种遗憾的意念。这些现象的产生,说明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在城市这个物化的载体上,我们人类的城市叙事行为值得研究,亟待调整以纠正偏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