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当脱贫攻坚遇上脆弱生态--来自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报告(4)

2018-06-04 14:45:32 网络整理 阅读:90 评论:0

走进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五马河两岸青山映碧水,绿水绕人家,黛瓦白墙的黔北民居临水而建,清净优雅。

但在几年前,这个乡镇却存有278户小造纸厂和11对煤矿,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直排入河。

“以前水体黑臭、垃圾横流,生态环境一度恶化。”五马镇副镇长冯金维说,为了治理污染,政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取缔所有小造纸厂,关闭重组10对煤矿,兴建及再建18座生活污水处理站。

如今,水质持续稳定在二类标准的五马河已成为仁怀市境内保护最好的河流之一。村民罗国红说,这几年村里还成立了民间护河队,100多名巡河队员不定时上河巡查。

“亡羊补牢还不晚,但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值得我们思考。”冯金维说。

冯金维的思考,在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找到了答案。

2014年,国家在贵州省中部1795平方公里土地上批准设立贵安新区,以期在这里探索一条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路。

贵安新区成为唯一承担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使命的国家级新区。

“一城山水全城景,十河百湖串珍珠。”贵安新区规划局局长郭波美说,新区的14条河流、131个湖泊、515个水塘、219个地下泉眼、535个山头全部纳入了综合治理保护,让城市水系串成“珍珠项链”。

同时,贵安新区投入47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建设5座高标准处理排放的污水处理厂;推进清洁能源,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超过50%……环保建设“组合拳”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新区共完成植树造林近5万亩,绿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贵安新区还在产业选择上坚持“环保为先”,从空间管控、行业准入、环境容量等方面提出行业准入要求,近几年拒绝了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严格的“环保门槛”,不仅没有吓退投资者,反而成了高品质新区的金字招牌。

当脱贫攻坚遇上脆弱生态--来自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报告(4)

这是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内的“时光隧道”(5月25日摄)。

苹果、高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知名企业纷至沓来。贵安新区入驻世界500强企业20家、中国500强企业14家、民营500强企业4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红利不断释放。贵州经济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26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

近日,贵州出台了发展新经济的相关意见,提出实施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100个重大项目,涉及数字经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孙兆霞认为,这些产业的选择,基于近年来贵州着力推进的大扶贫、大数据和大生态三大发展战略。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三大战略相互交融,一幅百姓富、产业优、生态美的画卷渐次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