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那些被拯救的孤单片段,和我们时代的日常审美

2019-01-16 13:41:23 网络整理 阅读:72 评论:0

//

你是否幻想过一场永无止境的悠长假期?躺在熟悉的小床上等日头落下,,和美而无用的一切做游戏。2009年的英国约克郡东海岸,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度过了极为宁静的一整个夏季,他用眼睛捕捉太阳从海湾中升起的刹那,再把这瞬间用手机画下。平淡无奇的日常与闪闪发光的新科技艺术品仅隔一块手机屏的距离,谁让按动拇指作画的人是霍克尼呢。

那些被拯救的孤单片段,和我们时代的日常审美

大卫·霍克尼,《2011年东约克郡布里德灵顿春天的到来》,© David Hockney

---------------

“我知道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不用新技术,但是所有艺术家其实都在用技术,就像我说的,毛笔、纸张、铅笔都是技术,而手机不过是一种更新的技术。我对所有能做出图像的技术都感兴趣:照相机、传真机、iPad……任何东西”,霍克尼如此解释他的“新科技画作”。

这是一个“美”多元存在的时代,一次放松的手机作画、一场随性的旅行,每种微小的生活方式选择背后,都反映着“我是谁”。你的审美人格是什么呢?你又是否着迷于看似平常的日常景观?一切答案都指向“小而美”的自由。

迷人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审美

你所认为的“美”是什么?或许是故乡的河流、初恋的笑脸,它们因隔着驳杂时间的距离而在记忆中产生了美感。我们往往会轻易认可那些带着朦胧情感加成的事物是“美”的,却吝于对日常生活里稍显琐碎的真实片段称“美”。

“美不在虚无缥缈间,美就在女士婀娜的线条中,诗意就在楼盘销售的广告间,美渗透到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文学者金元浦如此阐述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文化。这番理论恰与欧美国家在1960年代兴起的先锋艺术行为不谋而合。1964年,因画风大胆而在伦敦“臭名昭著”的年轻画家大卫·霍克尼来到美国加州,他坚信自己能在这个消费主义至上的国度找寻到更加自由的创作灵感。

那些被拯救的孤单片段,和我们时代的日常审美

青年时代的大卫·霍克尼。贵为现今在世的最知名画家,霍克尼的作品却总带着一股来自旧嬉皮时代的反叛味道。

很快,霍克尼天生不羁的嗅觉雷达开始奏效。“我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当个艺术家”,他对新结交的美国朋友如此说道;彼时这位美国朋友正做着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访谈节目,它就是《Andy Warhol's TV》。你也猜到了,霍克尼遇到的朋友正是大名鼎鼎的波普艺术开创者安迪·沃霍尔。当时收看过那档访谈节目的观众不会想到,这两个人与他们的同道们一起,影响了整个20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流行审美风潮。

那些被拯救的孤单片段,和我们时代的日常审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