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国这个神秘家族,和吕奉先死战到底?曹操雄霸天下离不开它

2020-12-23 08:42:57 未知 阅读:723 评论:0

三国时期,曹操曾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急急从徐州战场撤退,其主要原因在于吕布偷袭了自己的大本营兖州。兖州对于刚刚小有成就的曹操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在曹操阵营的兖州保卫战中都着重突出了荀彧和夏侯惇。虽然荀彧、夏侯惇在兖州保卫战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二人都不是兖州本土人士,荀彧代表了曹操阵营中的颖汝谋臣,而夏侯惇则代表了曹操阵营中的谯沛亲族。在曹操阵营兖州保卫战中,刚刚加入不久的兖州本土人士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荀彧、夏侯惇捍卫曹操集团利益略有不同,兖州本土人士除了效力曹操外,守卫兖州亦是保家守土,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兖州大族——山阳李家。

山阳郡隶属于兖州,李家是当地大族(“合宾客数千家”,之后李典迁徙部族至邺郡时“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从《三国志李典传》的记载来看,山阳李家早年由家族领袖李乾(李典从父)带领,在初平年间,很有可能是公元193年曹操平定兖州黄巾余党时就加入曹操阵营,之后追随曹操东征西讨(“初平中,以众随太祖”)。吕布偷袭兖州时,李乾态度坚决地拒绝了吕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的诱降,结果被害。(“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三国这个神秘家族,和吕奉先死战到底?曹操雄霸天下离不开它

李乾被害后,山阳李家并没有屈服于吕布,在曹操的支持下,李乾之子李整接过父亲的担子,继续带领家族和吕布军团进行战斗,最终击败薛兰、李封,成功平定了兖州的叛乱,李整也因功升迁为青州刺史(笔者按:当时曹操还未掌握青州,故此处李整应是遥领青州)。可惜,天妒英才,李整不久后亦去世,由李典接替李整掌管李氏宗族(“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根据李典去世时三十六岁的记载,李整去世时,李典的年龄应该也不大,年纪轻轻就承担起整个家族前途的重任,可见李典亦是才能过人。与自己的家族里的父辈兄长豪爽的个性不同(史载,李乾“有雄气”),李典好读书,《三国志李典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俨然一副儒将的风采。

从李乾到李典,山阳李家在汉末的乱世中虽然几经波折,但是却人才辈出,无论是父辈中的李乾还是子侄辈中的李整、李典,都能力出众、不同寻常,这也使得山阳李家能够在动荡中几次将掌管宗族的权力进行平稳地交接,让山阳李家在汉末乱世中得以留存。

几经波折,山阳李家终于在曹操逐步平定北方的过程中安定下来,执掌山阳李家的李典也显得颇有特点。史载:“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将军被称为“长者”,李典的形象不由有些少年老成。

三国这个神秘家族,和吕奉先死战到底?曹操雄霸天下离不开它

少年老成的表现不仅仅是称呼,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小说,李典的形象都是谨慎有余的。《三国志李典传》记载,李典跟随夏侯惇讨伐刘备,刘备诈败而退,夏侯惇急急追赶,而李典却怀疑刘备有埋伏故而力劝夏侯惇不可追赶,夏侯惇不听,果然中计(“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类似对李典作战谨慎的描述,《三国演义》里也有不少,例如李典在同曹仁、夏侯惇搭档乃至于随同曹操出征时,都时刻保持谨慎、警惕对手的计策。除了军事,李典在政治上亦是格外慎重。史载,李典曾经自愿要求将自己的宗族部曲迁徙到曹操的政治中心邺郡(“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原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鄴。”),通过实际行动向曹氏表达山阳李氏的政治立场。

在笔者看来,李典的少年老成,与整个山阳李家的经历有关。山阳李家几经兵戈,当家人屡屡罹难,年少时期李典就追随父辈兄长东奔西走,故而磨砺出少年老成的气质。也可能是因为年少时见过太多的兵荒马乱,故而李典才会有“不乐兵事”的倾向。也正是因为李典的这份少年老成,使得他在作为山阳李氏当家人的过程中,变得谨慎持重。也正是因为这份谨慎持重,使得山阳李氏虽然身为兖州大族、豪族,却能够始终深受曹氏信任(笔者按:曹氏对地方大族、豪霸存在猜忌,盘踞青徐的臧霸即是典型)。

在笔者看来,也正是因为山阳李氏早年就一直追随曹氏,且在第三任当家人李典谨慎地带领下,山阳李氏作为兖州大族,获得了曹氏的绝对信任。甚至于在后世的小说演绎中也有所体现,民国文人周大荒的《反三国演义》中,魏国为蜀国所灭,李典作为曹魏少数名将存活并担任曹彰的大丞相。

三国这个神秘家族,和吕奉先死战到底?曹操雄霸天下离不开它

然而,作为第三任山阳李家当家人的李典,最终也是英年早逝、史载,李典“年三十六薨”,最后,曹魏“谥典曰愍侯”。这个谥号在笔者看来十分值得玩味。根据曹魏其他名将的谥号看,如五子良将或者同传的豪侠李通等,多谥为“刚”、“威”、“壮”等,李典却谥号“愍”。根据《逸周书汇校集注》卷六《谥法表》以及蔡邕《独断》“帝谥”的相关内容:“在国逢难曰愍”,对“在国逢难”的注解又为“逢兵寇之事”。以此,根据其他谥“愍”的将领看,夏侯渊谥“愍”,亦即“愍”谥很有可能是纪念和表彰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领。

历史上没有记载李典具体的生卒年,但是大致可以推断李典去世在215年合肥之战后不久,那么李典逝世的原因就有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根据李典和张辽率领人马迎击孙权的记载,李典或许在合肥之战中受伤,之后因为伤重去世。第二,李典逝世有可能是因为合肥大战后,军中发生疫病(传染病)所致。而根据《三国志司马朗传》“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的记载亦能印证战争期间多发疫病。

在笔者看来,谥“愍”,不仅有对李典英年早逝的惋惜,也有对李氏宗族几代人奉献(笔者按:如李乾是因为拒降而遇害)的惋惜。一个“愍”似乎也暗含着对山阳李家乱世兴衰的概括。

与汉末其他的地方大族不同,山阳李家十分坎坷,因此也显得格外低调,经过一系列的事件最终还是赢得了当权者的足够信任。毋庸置疑,山阳李家从曹操起家时就长久追随,对曹魏的贡献不言而喻,虽然家族的的领头人屡遭磨难,但整个山阳李家却能在汉末三国的大局中稳定地留存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