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此人本是深谋远虑的一代霸主,却被后世嘲笑了两千多年(3)

2018-05-24 11:22:35 网络整理 阅读:84 评论:0

宋襄公谋霸,而求诸侯于楚成王,其心理依据,也无非是如同齐桓公的“各让一步”四个字。如召陵之盟,楚国形式上被接纳为诸夏体系的一员,但楚国和诸夏之间,仍然有着深切的不信任感。

盂之会,宋襄公不带兵车,示之以诚,挟周朝三恪之崇高地位、盟诸侯定齐之兵威,获得楚国尊重甚至信服,并不是完全不现实的。但实际结果,却是宋襄公悲剧性地被楚国绑票,落得颜面扫地。其中关键,在于宋襄公误判了楚国的处境。

在当时诸侯舆论看来,宋襄公单车赴会,却为楚成王绑架,宋国固然丢脸,楚国更是行径野蛮,令人齿冷。

然而在楚国君臣,却是极为解气。召陵之盟后,结好诸侯重贡周王,对楚国其实是好处远多于坏处的,但在楚国主流认识中,从楚国一般贵族心理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冒犯和屈辱。楚成王弑君篡位,得位不正,出于现实政治需要,必须维持扩张政策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宋襄公设想的宋楚双赢局面,确实符合楚国的长远利益,却不符合楚成王的个人利益。

楚成王:

此人本是深谋远虑的一代霸主,却被后世嘲笑了两千多年(3)

因此楚国因此事而失信于诸侯,霸业推迟百年,可谓因小失大,但对楚成王来说,却是所得远大于失的。

春秋之世,楚国之强,非诸夏联手莫能当。后来城濮之战,楚国初尝败绩,那是晋文公合晋、秦、齐三巨头,再加宋、卫、鲁三个次强国家之合力。宋的国力,当时略次于齐。但地缘环境远不如齐国。齐楚交战,主动权在齐,齐桓公可以集结诸夏之力,楚国只能被动应战。宋楚交战,主动权在楚。郑、陈等国归附楚国之后,楚国随时可以对宋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宋国却没有集结诸夏诸侯的时间和空间。

泓水之战,宋国带着几个无足轻重的国家挑战楚国,输是天经地义之事。明知必败还要打,是因为之前盂之会被绑架,实在太过丢脸。毕竟愤而开战,就算输,好歹也是条汉子;就此认怂龟缩不出,那宋国从此可就真别混了。

正因为盂之会被绑架,宋襄公威信扫地,已经丧失了称霸的可能。泓水之战,实际上只是一场荣誉之战,所以宋襄公也就并不把这种必败之战的输赢放心上。

楚军大大咧咧地强渡泓水,又在宋军前慢条斯理地列阵,军事上十分业余,并不像楚国一向注重实利的风格。而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不鼓不成列,十分配合地跟楚军比烂,也不像个急于复仇者的心态。

这正是楚成王吃准了宋襄公是个聪明人,谋霸失败之余,犯不着和楚国死磕;而宋襄公以弱势之宋,也不愿真把楚国给打疼了招致全面报复。

所以泓水之战,不过是两位当世之雄一场默契的表演罢了。以为宋襄公是因为过于迂腐,打输此战,才输掉了天下霸主之位,那实在是将古人的智商看得只有小学生水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