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念天地之悠悠”的陈子昂,缘何断魂?

2018-11-18 08:49:36 网络整理 阅读:187 评论:0

摘要:有关诗人的死,版本很多,众说纷纭。

“念天地之悠悠”的陈子昂,缘何断魂?

金华山不愧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上林木蓊郁,古柏森森;山下涪江如练,波光流翠。

置身金华山中,我方才知道,陈子昂读书台竟与香火缭绕的道观融为一体。这,难道是故乡射洪百姓刻意营造的一种氛围?是为了让前山太上老君的香火,一直缥缥渺渺绵延到后山吗?

陈子昂读书台是诗人青年时代读书求学之地。它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昔日东川节度使立的一块旌德碑,早已杳如黄鹤,现在能看到的,只是象征性的一座肃穆辉煌的遗址。可是当年,陈子昂就是从这里举步走向京城西安,走进太学,24岁高中进士。后来虽然没有叱咤风云,却也在朝廷里守着一份官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刚刚41岁,意气风发的壮年,一位风骨峥嵘的诗人,一位“才名括天地”的文学家,一位朝廷命官,仕途尚未飞黄腾达,文坛上也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却突然香消玉殒,死在了故乡射洪的囹圄。

陈子昂死了。他的死,有点暧昧,有点蹊跷,有点不明不白。

行走在“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山道,眼眉浮现的并非辉煌灿烂的读书台,而是那袅袅的香火,那股轻烟之中似有一缕什么东西在飘飘荡荡。我倏然间想起一个词:冤魂。是我的错觉吗?也许。可能是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诗人的死太不应该。

诗人自幼聪颖,慷慨任侠,心怀经天纬地之才,24岁已是风流倜傥的当朝进士。一篇《谏灵驾入京书》让武皇则天大加赞赏,立即授以麟台正字,不久又升迁右拾遗。拾遗,是个谏官。级别不高,却能近侍武皇左右。譬如武皇召问群臣如何兴国安邦,子昂答:兴明堂,办太学,劝农桑,改革吏治,休养生息。武皇认为“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一度非常看重。然而,诗人的血管里毕竟流的是诗人的血液。他生性耿直,关怀天下,愤言直谏,针砭时弊,让权贵们情何以堪?鄙视,讥讽,排挤,打击,接踵而至。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他反对;武则天开蜀山取道攻打羌人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之举,他反对;武则天建造佛寺、雕凿佛像,挥霍国库资财佞佛,他反对......这样的人还能留在身边吗?适逢契丹反叛,朝廷便遣陈子昂做了军中参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