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怀瑾老师常怀感恩之心

2018-06-11 10:38:27 网络整理 阅读:97 评论:0

南怀瑾老师常怀感恩之心

袁太老师不仅是一代佛门宗师,在文学和戏剧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他虽常年参与军政,然而并未因此而消磨掉自己不凡的才情,他曾以《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为原型,写了个川剧剧本《醉后之光》,豪气干云,,文采斐然。

父亲说,当时灌县有位叫作师竹君的老先生,是当地有名的耆宿,一九一五年,他曾和申介屏、官玉章、贾克卿以及森太老师等人共同参与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回到灌县后,师竹君当了县城里袍哥的能把子,并在南街开设了灌县最早的公堂(川剧堂子)“石公堂”。这家公堂办得风生水起,远近闻名,甚至成都府中也有不少人知道它的名头。师竹君常常在锣鼓喧天中登台献唱,好不悠游自在,也常去灵岩山与袁太老师及父亲相会。

南怀瑾老师常怀感恩之心

一九四二年秋天的某日,袁太老师在灵岩寺中摆下素筵,邀请师竹君一道,在秋水长天间把酒临风,慷慨悲歌,击节演唱《醉后之光》:“开大步,迈出了天王宝殿,三门外,铺遍了锦绣江山。碧澄澄,江天高,晴空如练,风洒洒,过桥西,夹道梗楠。近溪头,水清浅,游鱼出现,池塘内,浮睡鸭,交颈而眠。望广陌田畴片片,耸高林,红叶翩翩,木落惊秋鹰眼乱,猿猴戏树打秋千。行上了山垭越岩畔,衰草如菌,石若磐,就磐石放下了身心一片……”师竹君虽已年过古稀,唱腔依旧潇洒清逸,绕梁不绝,激扬顿挫,字正腔圆。父亲后来回忆,当时他和杨光岱、释通宽等在座之人,无不听得“如醉如痴,如万壑鸣风,如银河泻影,如游钧天,如一切,总如而总不如”。说到这里,父亲还当即扣案唱道:“佛座拈花余贝叶,梅前含笑看人头(哇)。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西风黄叶交乱,等闲吹过了十二栏杆……”

南怀瑾老师常怀感恩之心

“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不仅是父亲对袁太老师所作的川剧《醉后之光》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对袁太老师以及他自己一生的慨叹。一九四七年,父亲与袁太老师在成都告别。一九四九年春,父亲迫于时局,辞别家乡,只身赴台,从此与袁太老师天各一方。但是,老师的教导之恩,让父亲一直铭记于心。无论身在..,还是旅居美国,父亲无一时不惦念他的老师。可惜留于彼时时局特殊,音信了无,父亲虽通过各种渠道,极力打听袁太老师下落,然终皆无果,无奈之下,父亲唯有将满腔思念化作缕缕诗情,聊表自己对老师的一番心意。

标签:南怀瑾 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