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早春:冯雪峰与我放鸭子

2018-07-03 03:00:29 网络整理 阅读:193 评论:0

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陈早春同志,因病于2018年7月2日8时04分在北京航天总医院逝世,享年83岁。

冯雪峰与我鸭子

文 | 陈早春

一九六九年九月,为了“备战”和“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除了留下少数几个人搞“样板戏”之外,终止了业务,无论“革命群众”和“牛鬼蛇神”,也不管老弱病残,都被“全锅端”,下放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去围湖造田。其时,冯雪峰已六十七岁了,他佝偻着腰,戴着“黑帮”的帽子,同大家一起走上了“五七”道路。

开始,他被安排在蔬菜组种菜,这比起围湖造田、打垒建房等重活来说,算是轻松的了。其实不尽然:翻地开畦,运肥泼粪,弯腰蹲地侍弄幼苗,对那些老弱病残者来说,也是不堪重负的。一天下来,就着床,既难躺下,也难爬起。特别是阴雨天,黏稠得像糯米粑的黄泥巴,好像有意与他们作对,使他们有如蜘蛛网上的飞蛾,动弹不得。冯雪峰由于出身农民家庭,又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吃过小米,扛过步枪,蹲过监狱,在各种磨难中淬过火,因此在这个组里,干得十分出色,连最好挑剔、以找碴儿为职责的某军代表,也在人后啧啧地称赞过这个瘦弱的老头:“他比我长期在农村劳动的祖父还精干!”

陈早春:冯雪峰与我放鸭子

冯雪峰(1903—1976),人民文学出版社创社社长

当时,我正在当“鸭司令”,放养二百多只母鸭。这些鸭子,是当地大棚里筛选下来的处理品,一只只毛孱孱的,吝啬得一个蛋也不肯下。经我几个月的调养,且不费饲料,春末的下蛋率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保证“连”内每个“战士”每天可以吃到一个鸭蛋。这对连续啃了半年多咸菜疙瘩、不沾油荤的“吃斋”队伍来说,无疑是件大恩大德的善事,引起了军代表和连干部的十分重视。他们向我说:“你每日早出晚归,栉风沐雨,够辛苦的,需要一个助手;再说,你懂得整套农活,大田还需你去指挥,放鸭的事,你....,今后就交给你的助手。”我当然同意,但当知道这个今日的助手、明日的接班人就是冯雪峰时,我却犹豫了:第一,冯雪峰做过胃大切除手术,下到干校后,经军代表特准可以买饼干来维持生命,若在湖里放鸭子,一日三餐不准时,且都是凉的,他能否承受得了?第二,湖里夏天烈日当空,没有任何遮拦,气温高达四十几度,寒冬北风刺骨不算,时不时会掉进水里成为落汤鸡,年近七旬的老头,受得了这份罪?第三,湖地的田埂都是烂泥搭的,水蚀霜冻后,就成了豆腐渣、烂浆糊;烈日一晒,又成了见棱见角、有锋有刃的死硬疙瘩,矫健的年轻人都难免摔跤,将他的老骨头摔断了怎么办?我的担心向上级说了,但没受理,因为我属“连队战士”,服从命令是天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