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大明朝的“红海行动”,扬国威于境外的锡兰山之战

2018-06-04 11:31:24 网络整理 阅读:145 评论:0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动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大多围绕着打探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这一说法打转。真相是否如此,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不论郑和奉命下西洋是去海外扬国威也好,去寻找朱允炆也罢,大明帝国举国之力组织的这七次大航海确实是个非凡的壮举。在七次下西洋的航海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留下了许多和平外交的佳话。同样的,帝国的海军也在遭遇挑衅之时,展现出了碾压一切的实力。其中最出名的,大约就是“锡兰山之战”。

大明朝的“红海行动”,扬国威于境外的锡兰山之战

锡兰山,又称为锡兰山国,是今斯里兰卡的古称。自明永乐七年(1409年)起,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曾经多次经过这里,并在当地港口停泊补充物资。按说,国际贸易往来,跟着自然经济走,原本不会生出什么事端;然而,当时执掌锡兰山国的国王亚烈苦奈儿偏偏是个不省事的主儿。

锡兰山国是南亚地区非常重要的国家,它的首都从中世纪起,便拥有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商业港口。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世界各地的商船都会在此进行贸易,此地的经济也因之异常繁荣。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注意到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觉得若能把控商业贸易,强龙不压地头蛇,一定有利可图。于是,在他的授意下,锡兰山国官方对往来的商贸代表团和列国使团多有压榨和威胁之举。锡兰山国这一破坏睦邻友好的举动,很快遭到了广泛的反感和抗议。

郑和的船队对此也有耳闻,只是碍于锡兰山国并非大明国土,贸然有所动作,恐惹人非议,因此只是观望,未敢轻动。

永乐七年,第三次下西洋途经锡兰山国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赍捧诏敕、金银供器等到锡兰山寺布施,并建“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以示纪念。为了避免大明与锡兰山国起外交冲突,郑和船队在锡兰山国的港口稍加休整后,便开拔继续前行。然而,早已锁定他们的亚烈苦奈儿等到大明船队返航,再次停靠锡兰山国的港口之际,决定启动之前谋划的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