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争当海上“先锋”(3)

2018-11-08 07:07:20 网络整理 阅读:111 评论:0

在北部战区海军,像这样被称为“种子部队”的单位有11个: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第一支舰载机部队、第一支岸导部队……

与诸多的“第一”一样,一个个“首次”也是北部战区海军官兵践行“先锋精神”的最好注解。

在青岛舰雷达区队长毕建海心中,2002年5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海军开始进行首次环球航行。

离开码头当天,由青岛舰和太仓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就遇到了大风浪。当编队航行到太平洋时,恶劣天气袭来,赤道附近海域高盐、高温、高湿。“早上我们一起床,看到整个甲板上、桅杆上,全是盐的结晶,白花花的一片。”毕建海说着,似乎还有咸腥的味道扑面而来。

甲板再烫,清洗保养一刻不能耽搁。换了班的舰员们来不及休息,就挽起袖子开始擦拭设备。毕建海说,当时还没有到补给时间,舰上的淡水不多了,大家洗漱完都把水留着,拿去擦拭舰艇表面的盐分。

132天的环球航行,舰艇编队到访10个国家的11个港口,每到一地,官兵们都被当地华人华侨的欢呼声、众人合唱《歌唱祖国》的歌声深深感动着。

敢牺牲 打硬仗

看过《红海行动》的人都知道,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改编于真实的中国海军也门撤侨行动。每次观看这部电影,海军潍坊舰雷达区队长唐启新的记忆就会回到2015年3月29日那一天。

唐启新清晰地记得,当潍坊舰靠泊亚丁湾港时,战事已经近在咫尺,站在甲板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岸边的吊车被疑似坦克并列机枪扫射着。战火迫在眉睫,但海军官兵没有一丝慌乱,他们迅速帮助受困的同胞撤离。

“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炮口都打开了,随时准备战斗。”唐启新回忆说,潍坊舰全体官兵严阵以待,尽管是撤侨行动,但当舰船进入战区时,他们就已经上了战场。

只用1小时19分钟,潍坊舰就载着455名同胞驶离港口。船舱里挤满了人,甲板上堆满行李。看到这样的情景,舰上官兵主动让出自己的床铺,让撤离同胞休息好。为了不让行李占据甲板,影响舰载直升机起降,官兵们连夜将877件行李运到舱内,又在第二天靠岸前几小时,将行李全部转运回甲板。

标签:争当 海上 先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