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95万对70万:一战中的德国战车,最后的疯狂为何功败垂成

2018-11-15 15:30:00 网络整理 阅读:142 评论:0

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Der überwältigende Siegeslauf hält an. Die Stimmung der Augusttage 1914 kehrt wieder...“

“压倒性的胜利犹在,仿佛回到了1914年8月的欢乐气氛”

——德国历史学家卡尔·汉培于1918年3月25日

1918,不寻常的一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在炮火,硝烟与死亡的轮替中进行到了第5个年头。此时在西线战场,经历了索姆河、凡尔登等一系列大规模会战之后,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都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却均未能取得一丝一毫的战略性优势。双方的僵持胶着状态令双方将领们在作战地图面前一筹莫展,而幸存下来的士兵只能在阴冷,潮湿与泛着恶臭味道的战壕坑道里度日如年般忍受着煎熬。此时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意识到,战争将在这一年年末结束。

95万对70万:一战中的德国战车,最后的疯狂为何功败垂成

1917年秋,西线战场,在作战坑里观察敌情的德军士兵。战争行至1917年末,作战双方都已十分疲惫

而在东线战场,战争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作为协约国牵制德奥联军重要力量的沙俄政权终于支撑不住战争的巨大消耗,在1917年接连爆发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中被彻底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稳定国内局势,于1918年3月3日忍痛与昔日的敌对方签署了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以割让相当于自身国土面积25%领土的巨大代价,最终退出大战。俄国退出战争,无论对于德军参谋部高层还是前线普通官兵,都是极为利好的消息。这意味着德国终于可以从东线的泥潭中腾出手来,将力量集中于西线,或许有可能就此打破西线的僵局。

95万对70万:一战中的德国战车,最后的疯狂为何功败垂成

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时的场景

而在过去的1917年,看到希望的不止是同盟国军队。受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以及墨西哥与德国可能结盟共同对美的威胁,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对同盟国宣战,并为协约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军用装备与物资,同年7月美国更是直接派兵登陆欧洲,直接参与西线战事。到了1918年,德军虽然将原本驻扎在东线的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线,但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他们在西线面临的局势却没有得到任何改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