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女德缘何有市场

2018-08-23 03:18:15 网络整理 阅读:157 评论:0

女德缘何有市场

女德缘何有市场

近日,有河北邯郸市的网友称,自己到复兴区民政局领结婚证,却被发了一本名为《家和万事兴——修齐至要》的小册子。打开一看:“姑娘裙子短、露胳膊就是万恶淫为首”“孩子有先天疾病,是因为姑娘性格不好”“要认命,万般皆由命”……大量宣扬传统女德、歧视女性、挑战常识的说法充斥其中。

几年来,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宣扬“女德”的事件,在男女平等早就成为普遍常识的现代化社会中,为何“女德”总有市场?本报邀请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河,对话“女德”泛起背后的社会性原因。

不良意识,与教育水平有关

北京晨报:这些年来,“女德”引发的话题屡屡出现,有时候很难想象,从常识的角度看,这些带有严重歧视性质的传统,只要多少接受过现代教育,就不会再相信和认可。但现实恰恰相反,之所以屡次引发关注,也证明,它确实还有市场。

李河:为什么野火烧不尽,就是因为土壤还存在。从教育的角度看,经历过现代教育的人,确实不应该相信。但同时也要承认,在中国,人们普遍受到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也不过三四十年,绝大部分年纪较大的人,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保留了大量旧的观念,对女性的歧视,只是表现之一。

北京晨报: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女性相夫教子、承担家务、甚至承受家暴的女性仍旧很多,尤其在年纪较大的人群中,更加普遍。但至少在公开场合,男女平等是不可逾越的价值底线。但近年来,这一底线屡屡被突破,有人写文章宣扬女德,有人公开宣讲“女德”课程,这种趋势值得注意,也值得警惕。

李河:现代人都明白,所谓“女德”,并非美德,它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对女性的一种规训体系。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歧视女性是制度化的,女性兼有人和物的两种属性。但它的表现,其实一直都有两种不同的形式,这一点自古皆然。在大传统中,这种歧视隐藏在繁多的礼仪、文化之中,至少有一层伪装、伪饰,是被美化过的。但是民间,歧视就表现得非常直接,而且更加严重,甚至有溺死女婴这样的极端现象。这也说明,一种不良意识的不断放大,和接受者的受教育水平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