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2018-06-16 17:30:31 网络整理 阅读:70 评论:0

现实题材剧作大量涌现、国产剧不断“走出去”,围绕这两大发展趋势,电视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们提出了他们的想法。

现实题材剧作的大量涌现和国产剧的不断“出海”是近年来电视剧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上海电视节期间,两场白玉兰电视论坛便围绕这两大核心命题展开,众多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就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创新以及国产剧“出海”的现状、问题、未来展开讨论。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现实主义要求“真”去“伪”

近年来,现实题材剧以一种强有力的姿态回归,《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急诊科医生》等一系列优质现实题材作品成为2017年电视剧市场的亮色。同时,在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推动下,2018年被看作是“现实主义回归年”。

在热潮之下,也存在着问题,出现了一些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伪现实”剧集。如何让现实题材避免成为远离生活、悬浮于空的“伪现实主义”成了论坛讨论重点。

“我理解的现实主义真的要反映当下的生活、反映时代、反映真实的人性。”演员王雷表示,现实主义塑造人物形象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打动观众,符合当代人的内在精神需求是现实主义的内核。“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意识和追求,不是现代戏才是现实主义,不是所有现代戏都是现实主义。”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演员王雷

至于如何鉴别“伪现实主义”,编剧何晴认为主要看人物。她以冰山为比喻:剧集呈现给观众的人物只是海面上的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在海面之下。隐藏部分的信息包括人物的性格、职业、家庭、过往经历等,而伪现实主义则不存在冰山之下的部分。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编剧何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