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我不是药神》口碑封神!从类型片的角度,理性谈谈它的成功(3)

2018-07-06 10:24:55 网络整理 阅读:189 评论:0

人物弧光最漂亮的方法就是让这个人最开始跟病人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完全不了解病人群体,这个其实更容易代入我们普通观众的感官,因为普通观众跟他是一样的,不了解这些群体。跟着他一起进入,会更容易跟大家产生关系,跟观众们产生一个凡人的关系,所以这个改动是在这儿。

再有就是,他如果不是病人,最后变成了放下所有东西拯救别人的话,这个人物的变化,弧光会更漂亮,会更大。

除此之外,编剧还把这部本可以拍成个人英雄式的电影,改成了一个群像电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单独的人,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完整的面,一幅反映生活的画卷。

《我不是药神》口碑封神!从类型片的角度,理性谈谈它的成功(3)

跟着程勇卖药的四个病友,个个都有鲜明的个性和故事支撑,正是因为对他们的生活展示得足够丰富具体,观众才会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的同情,才能对程勇这个人物产生更多的共鸣,对他们的命运遭遇还会有感同身受的认知。

更难得的是影片塑造了好几个站在各自立场的“反派”:周一围饰演的查假药的警察、王砚辉饰演的卖假药的张长林,他们或者因为自己的立场、或者因为自己的利益曾经站到了程勇的对立面,但最后又选择了成为程勇的队友。

来自朋友的肯定不算什么,来自“敌人”和“对手”的肯定,才是最大的认可。

主角突出,各方人物也立得起来,是讲好故事的基础。

《我不是药神》口碑封神!从类型片的角度,理性谈谈它的成功(3)

《我不是药神》讲得好的另一个秘诀,在于它相当大胆、真实,不掩饰、不克制。

《我不是药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部同样被认为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的国产院线电影------《嘉年华》,但后者的票房不抵《我不是药神》点映一天的收获。

这么比,并不是要因为票房成绩而否认《嘉年华》的价值,而是通过票房可以反映出另一个事实:《我不是药神》造成的社会影响力更深,涉及范围更广。

关注未成年性侵问题的《嘉年华》上映时间非常敏感,正值某三色幼儿园爆发丑闻的时候,但《嘉年华》并没有因此得到特别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

但导演文晏讲故事的手法,就克制得多。

《嘉年华》这种明显偏文艺向的影片,并不会让观众的情绪特别外放。它让你安静地坐在那里,观看演员们克制、细腻的表演。片中描绘的现实比《药神》的扎心沉重更甚,但却没有给观众一个浅显的情绪发泄出口。看完片,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堵得慌”,即便内心深感电影的力量,最后也只化为一声叹息,走出影院连话都不想说。

《我不是药神》明显不是,它既能让你哈哈大笑,又能让你嚎啕大哭,出了影院要跟身边的人不断地说“好好看,妆都哭花了”的那种。

《我不是药神》口碑封神!从类型片的角度,理性谈谈它的成功(3)

导演文牧野毫不避讳地承认,影片首先是个商业电影,是个类型片,所以要煽情。观众的哭点几乎都是被设计好的,哪些地方一定要让观众哭,就煽足!一点都不想在表达上有所克制。在他看来,克制和高级之间并不划等号,煽情能让更多的人有情感共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