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建筑设计,缘何总与“风口”擦肩而过?

2018-11-06 20:39:53 网络整理 阅读:119 评论:0

【青年建筑】按:

AR , AI , VR,当所有这些时代新名词走向建筑设计行业时,总能引起一番波澜,但是为什么大多又是草草收场,雷声大雨点小呢?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篇陈老师研究,似乎有一些道理。

本文授权转自:ADU

前几天,有设计圈的朋友和我探讨如何抓住设计行业的风口

我的观点是:设计这行业吧,有热点,但没有风口。

风口与泡沫

自打7年前小米的雷军传出“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之说,不少人都在琢磨如何成为那只幸运的猪。

建筑设计,缘何总与“风口”擦肩而过?

据说中国最大的风口在新疆的阿拉山口市,平均每年8级以上大风165天,瞬时最大风速55米/秒,风力17级。还真的能把猪吹起来。

商业上的风口当然是很诱人的,猪都会飞起来,何况人乎!一幅共同富裕的喜人画面。

不过,按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说法,总得有人为这场共同富裕的盛宴买单吧。经济史上历次泡沫中,都有乘势发大财的,但更多的是一地鸡毛。这个道理多数人想必都明白。但是,追风口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发财的命,而不是鸡毛的命。然而,即便是伟大的牛顿,也在300年前的南海泡沫中巨亏了2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4000万人民币),我们的自信有那么坚定吗?

或许你会说,风口和泡沫不是一回事。是的,,字面上不是一回事。如果风口在初期还有些逻辑和合理性的话,等发展到能把猪都吹上天的时候,也只有一场泡沫盛宴才有如此瞬间的能量了。比如,最近的P2P大体如此吧。

速度,设计行业的短板

追风少年(或者大叔),不管是少数的幸运儿,还是多数的倒霉蛋,都要有个基本功,即迅速调集资源的能力。而被视为风口的机遇,也要包装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前景,即在大量资源投入后,将获得几何级数的商业飞跃。

然而,上述这两点恰恰是设计行业的短板(准确地说,应该是特点,而不是短板)。也就是说,设计行业本质上就不是风口上的行业。

先看快速资源配置能力。风口之所以是风口,快速是必要条件。所以,风口上需要的资源主要是能迅速资本化的资源,比如资金、土地、设备、自然资源等等。设计公司是轻资产型公司,关键资源是品牌、技术、业绩、经验、人才、管理、圈子、资质等智力型无形资产。这类资产的形成、发展需要时间,既不能快速聚集,也没法快速投放。设计行业最近十年有很多热点,比如零碳、海绵城市、文旅、养老等等,深入研究起来,没有十年八年谈不上真懂。即使学个皮毛,达到设计应用层次,也得三五年。仅这个时间维度就一下子把憧憬中的17级超强台风降成了微风习习。

再看资源投放后的效应。几何级增速的明星企业在资本型行业中或许有,但在智力型行业中没有。世界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有50多年的历史,员工近5000名,折算下来,年平均人员增速不过15%。这个速度离风口的爆发效应相去甚远。说实话,就设计公司那点人均产值、营业收入,还好意思把风口挂在嘴上?

建筑设计,缘何总与“风口”擦肩而过?

实际上,所有智力型组织的可持续性成长都需要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不论是公益性强的教育、科研、医疗行业,还是商业化的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各类设计公司,发展轨迹莫不如此。如果靠资源投入就能飞起来的话,世界第一的高校、科研机构、智库早就是中国的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