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经方杂谈:学中医要有包容的心态

2019-02-13 08:55:57 网络整理 阅读:161 评论:0

经方杂谈:学中医要有包容的心态

结胸证出自《伤寒论》太阳下篇,死症颇多。

如: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死(132条)。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133条)。

众所周知,《伤寒论》的死证多见于少阴和厥阴两篇,太阳篇虽传变复杂,却少有死证,为什么结胸证多死呢?

初百思不得其解。

1990年曾在中医院第二门诊部见一70岁老人,肠穿孔致急性腹膜炎,自述腹痛,欲行腹部触诊,手未及腹壁则以手相架,腹肌紧张呈板状。

忽然想起《伤寒论》原文: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触近。

鞭满即硬满,也是西医描述的“板状腹”,原来大陷胸汤证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腹膜炎,属于外科病,难怪在仲景当时会有死亡发生。

那么大陷胸汤是否尚有用武之地呢?

威县中医院衣之镖师伯,曾用大陷胸汤配合输液治疗4例空腹胃穿孔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足见大陷胸汤证(结胸证)是急性腹膜炎的观点,不是纯粹理论上的推测。

这个笔记大约写与1993年,今日在网上看到郝万山教授讲的《伤寒论》,也有大陷胸汤证是急性腹膜炎的说法,就开始犹豫是否应该保留这段文字.

最后还是决定保留原样,既然当时是心灵的火花,是从自心中流出,有何惧抄写之嫌呢!

对于结胸证形成的原因,《伤寒论》是这样论述的: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131条),.......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剧痛,胃中空虚,短气躁烦,心中懊“忄衣”(此为一字,左右结构),心下因鞭,则为结胸。

从原文看结胸成于误下,从临床实际看,,小陷胸汤证多见于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脘痛,并非误下所致。如实误下而致病,怎能再做大陷胸汤峻下呢?

这种观点是仲景的也好,是后人附加的也罢,视为“古书医言”是错不了的,我们不可过责古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那样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是无可厚非的。

但我们处于科学昌明、西医普及之世,若仍守原文,做一些“痰火互结”、“虚实寒热”的套解,无益于经方的应用和发展。

必要时,借鉴现代医学知识,对一些当时无法解释清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