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儒学的演变(2)

2018-05-31 17:29:06 网络整理 阅读:128 评论:0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主张“性恶论”。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四、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3.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儒学的演变(2)

标签:学的 演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