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晋北方言:“马蔑”与“抹砉”

2018-06-05 14:19:11 网络整理 阅读:92 评论:0

晋北方言:“马蔑”与“抹砉”

宋旭

方言里有“马蔑”一词。就是为达到贬损对方的目的,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声誉。

如说某人善于说人坏话:卡(“可”字唐音)会马蔑人哩。

说某人被诬陷:卡让马蔑坏了。

在方言里,也有将“马蔑”当做玩笑、揶揄之辞的。但更多的时候,其“贬损”之义是明显的。

“马蔑”,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泱泱五千年,“马蔑”之辞不绝于史。

周公,成王在位时,很多人嫉妒其权位,“马蔑”说他要篡位。待成王年长,让权于成王,得以自证清白。

历史上的曹操,治军严整,重贤爱才,重视农业,奖励农桑,提倡廉洁。在其统治下,当时的黄河流域,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一部《三国演义》,被马蔑成了“花脸奸相”。

袁崇焕,独守孤城,奋力杀敌,却遭朝臣“马蔑”通敌,惨烈而死,堪为旷世悲剧。

少奇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被“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晋北方言:“马蔑”与“抹砉”

社会多嘈杂,历史多沉重……

单从音韵学角度考察,方言里的“马蔑”,对应普通话里的“诬蔑”。

还是从汉语语音的演变说起。

我们说中国历史传承连绵不绝。但“五胡乱夏”以及其后北族的一次次南侵,导致了汉语发音的连续性被打破,到了宋代的时候,读《诗经》已经很不押韵了。于是,就临时改念另一个音以求押韵,当时被称作“叶音”。随后的辽、金、元、清势力侵入并统治中原,又改变了唐宋时期的中古语音。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普通话。

清雍嘉时期,出生于嘉定(今上海)的巨儒钱大昕从上古语音材料及词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在中古时,轻唇重唇有别的字,在上古秦汉时期有密切关系。于是在其所著的《潜研堂文集》中指出:“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其后,钱氏又在其所著的《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轻唇音》中强调:“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

钱氏的观点是,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没有“非”组“轻唇音”,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b”、“p”、“ph”、“m”,没有唇齿音声母“f”、“v”、“w”。唇齿音声母“f”来源于上古之“b”、“p”,而“w”则多源于上古之“m”。也就是说,从上古音到中古音,汉语语音发生过由“m”到“w”的演变。

晋北方言:“马蔑”与“抹砉”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钱氏在其所著的《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轻唇音》中列举了大量例证。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