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尧舜禅让中的一些疑点——元芳,你怎么看?(2)

2018-10-10 19:44:52 网络整理 阅读:200 评论:0

尧死之后,丹硃为父亲服丧三年,“舜让辟丹硃於南河之南”,舜让出来的天子之位,丹硃要还是不要呢?这不禁让人们想起后世帝王即位之时,讲究三辞三让。虽说后世的三辞三让,不过是走个过场,做一场秀,比如曹丕,明明是篡夺汉献帝的皇位,却还是要假惺惺地辞让几番。相传这种三辞三让的传统便是源自于尧舜禅位的典故。至于尧舜禅位之时,是真的辞让还是远古版真人秀,怕是不得而知了。

我们倒回去再看看司马迁的《史记 五帝本纪》,开篇介绍黄帝,就说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说明神农氏炎帝的统治已经大不如前,逐渐衰退了。又说“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两相对比之下,以黄帝为代表的轩辕氏在武力值上比神农氏高出一截。又说黄帝“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就是说黄帝取得天下政权,靠的是自己拳头硬,他的江山是挥舞着沙包大的拳头,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尧帝又是怎样登上帝位的呢?司马迁说“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只是说了原因,是因为挚“不善”,却没有说过程,尧究竟是怎样当上国君的。不过这个过程未免有点耐人寻味,试想一下,一个“不善”的国君,如何懂得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善”的弟弟?既然他不善,他也就不会主动这样做,,那么这位“善”的弟弟,是不是得从哥哥手中去抢,才能得到位子呢?宋太祖赵匡胤的“烛影斧声”留给后人一个解不开的谜,尧帝取代哥哥而成为帝王的过程,一样是一个谜。

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哪一个朝代的更迭,帝位的转换,以及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是以“利益”二字为中心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