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闲谈:老子的治国思想,最高明者与最次者的区别是什么!

2018-06-10 19:12:00 网络整理 阅读:199 评论:0

《道德经第十七章——淳风》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意译:最高明的治理者,实行无为的道治,不言的教化,人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治理者,实行的是仁慈之治,人们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等的治理者,实行的是法治,人们畏惧他,躲开他;最差的治理者,实行暴治,人们轻慢他,污侮他,讥咒他。如果统治者诚信不足,人们]就不会相信他。统治者应该慎言谨行,无为而治,这样,事业能够成功,万物会变的井然有序,而百姓也会说:我们原本就是这样。

闲谈:老子的治国思想,最高明者与最次者的区别是什么!

本章老子通过对四种社会治理的对比,阐述了他自然主义的政治理想,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自然和谐的社会秩序,让天下百姓过上自然无为的道境的生活。体现了老子深层的民生思想

本章老子首次提出了“自然”的概念。老子的“自然”,不是我们现代观念中所说的大自然,而是指万物原本的本然状态,万物的自然而然,这其实是对道的另一种表述,也因此,《老子想尔注》说:“自然者,与道同号异体。”河上公说:“道性自然”,指出了“自然”是道的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可指称道。老子认为,万物都有其自然的天性,都有其自然生长的律则,无需人为去左右,万物回归自然,便是又对道的归,便是归根复命,而回归自然的方式是通过无为。由此看来,自然是老子的最高价值观,而无为是实现其价值观的手段。评判事物的优劣,老子主要是看其是否做到了自然、符合自然、回归自然。.

闲谈:老子的治国思想,最高明者与最次者的区别是什么!

就社会治理而言,老子认为,最好的模式是“太上,不知有之。”太上就是至上,就是最好。这种社会治理模式的特点是,作为最高统治者清静自然,端拱无为,不扰民,不发号施令,纯任百姓自然生活。这种生活,《庄子·马蹄篇》给我们作了生动的描述:“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与万物并,人与万物融为一体,太和止止。这种至德之世,实是老子推崇道治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