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祸莫大于杀已降”, 汗青上杀降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此人除外

2019-03-21 15:28:19 暂无 阅读:1549 评论:0

兵书上有一句话,叫“兵者,诡道也。”言外之意就是行军接触,有时候不得不使出一些非常手段。当然我们能够简洁地舆解为“兵不厌诈”。这是人类自有战争行为起,为了让衔命殛毙的将领心里好受些而诬捏出来的。笔者也认可,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至少如今在人类的世界中,战争照样一种无法避免的行为。所以行军接触,使出各类各样的阴谋也在所不免。那么战争竣事后呢?还要再无休止地殛毙吗?

“祸莫大于杀已降”, 汗青上杀降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此人除外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汗青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那就是一面敷陈你“兵者,诡道也”,一面又敷陈你“祸莫大于杀降”。殛毙只在疆场上解决就好了,比及硝烟散尽,那些有幸活下来的人(尤其是屈膝的俘虏),最好照样放他们一条生路。所以自古以来,杀降的将领都没有好下场。当然,汗青也会有破例。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飞将军李广平生交战沙场,却始终未能封侯,有一些不如他将领都纷纷封侯了,于是李广很不克懂得。都说人病了会乱投医,李广就把本身的这个设法敷陈了一个算命师长。原话是这么说的:“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个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欠妥侯邪?”

算命师长也不模糊,立刻反问他说:“将军自念,岂尝有恨者乎?”这句话其实问到了李广的把柄,因为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打不开的结,本来李广在疆场上正大光明却在疆场下做过一些“负心事”,他杀过俘虏——“吾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降者八百余人,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独此耳。”

算命师长见此给李广下了一个结论:“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其实“杀降”不光让李广不克封侯,最后他也因行军迷路而自杀了。他的孙子李陵也因屈膝匈奴后被汉武帝命令灭掉了满门。若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李广的杀降之举的确很“不祥”。

“祸莫大于杀已降”, 汗青上杀降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此人除外

除了李广,因为杀降而导致大祸的还有两个有名人物,一个是战国时代的“战神”白起,另一个是号称“霸王”的项羽。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只留了二百多孺子军回到赵国报信;项羽也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最后这两小我物的下场都很惨,白起被秦王强制自裁,临死前先自问了一句:“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后来又自答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看来白起本身心里很领略。

项羽呢?霸王就是霸王,到死的时候还不认可本身错了,只是说了一句:“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不外汉军的手下为了争夺他的尸体可谓是竭尽全力,五小我因为各获得了他身体的一部门而被封侯。

其实关于“杀降不祥”的说法也有破例,这小我就是清末重臣李鸿章。1860年李鸿章率领他的淮军攻打宁靖天堂的主要据点姑苏城,城内的宁靖军将领率众屈膝。比及李鸿章进入姑苏城后,感受城内的宁靖军屈膝的意愿有些松动。于是李鸿章就在本身的虎帐里设下了鸿门宴,将宁靖军屈膝的八个将领设计杀死。之后又率领淮军对姑苏城内已经屈膝的宁靖军鼎力殛毙,一时间血流漂杵。

“祸莫大于杀已降”, 汗青上杀降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此人除外

而最后呢,李鸿章却因此次杀降行为获得了清廷的褒奖,之后官也是越做越大,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晚清第一忠臣。或许有的人会说,李鸿章晚年月表清当局与西方列强签署了好多丧权辱国的合同,亲手把本身钉死在了耻辱柱上,这也算得上是对他杀降行为的一种责罚吧,然则要爆炸君说,这基本算不上是责罚,李鸿章到死都在享受权力带给他的荣华富贵。(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