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最后的守望:1个学校4名师生(2)

2018-06-12 14:58:30 网络整理 阅读:157 评论:0

坚守37年的校长

铃声响起,到了课间活动的时间。13岁的苏海峰和16岁的苏海霞端端正正的站在操场上,黄文斌手里拿着巴掌大的录音机,随着国歌从小小的录音机里传来,苏海峰开始升国旗,苏海霞向国旗行注目礼,2位老师和2名学生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唱起了国歌,庄严而肃穆。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4个人伫立良久,背影在空旷的校园里显得孤寂而落寞。

黄文斌个子不高,黝黑的脸膛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一双手粗糙而宽厚,上面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的老茧。黄文斌说,他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1981年回到了杨家窑中心学校任教,一待就是37年。他见证了学校生源的日渐流失,见证了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独剩老人留守的岁月。黄文斌的家在清水河县城关镇石湾子,距离学校不到1公里,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为了方便教书,黄文斌和妻子前几年搬进了学校的宿舍。

“一辈子都在村里教书。学校生源最多的时候,初中有170多人,小学180多人,如今只剩下2个人。”黄文斌对记者说,大家都想着走出去,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条件去县城或者市里读书,总要有人留下来去教书。

最后的守望:1个学校4名师生(2)

课间活动

身兼数职的老师

在老师的办公室墙上,张贴着1张课程表。记者看到,虽然只有2个学生,课程设置丝毫没有敷衍了事,从语文、数学、品德到美术、科学、体育等,排得满满当当,每个学生都有六七门课程。黄文斌和毕玉良身兼数职,既是语文老师也是数学老师,同时兼顾美术、音乐等教学。

“2015年,学校翻新了校舍,教学设备也逐步完善了,但是学生却越来越少了。”毕玉良的眼神黯淡了下去。毕玉良家在距离学校5公里之外的潘山沟,1辆老旧的摩托车是他唯一的交通工具,无论严寒酷暑,从未迟到早退过。冬天赶上下大雪,不能骑摩托,他就踏着雪深一脚浅一脚步行到学校为学生上课。“即使只有2个学生,我们也要认真负责啊,马虎不得。”毕玉良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