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最后的守望:1个学校4名师生(3)

2018-06-12 14:58:30 网络整理 阅读:157 评论:0

虽然只有师生4人,课间生活也依然丰富多彩。体育课上,黄文斌和毕玉良会陪着姐弟俩一起玩跳绳、打乒乓球、踢毽子。兴致来时,“半路出家”的黄文斌还会为姐弟俩弹奏电子琴,吹笛子,看到姐弟俩玩得乐不可支,两位年近六旬的老教师也开心地笑了。

不轻言放弃

37年来,黄文斌多次放弃进县城任教的机会,一直守着杨家窑中心学校的三尺讲台。他说:“只要学校还有一个学生,我就不能放弃。”如今,黄文斌以前的很多同事或跳槽或升职,都在县城置了房买了车,唯有他依旧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很多人都说他傻,黄文斌笑着说:“我的财富就是学生啊,你看我教过的娃们,有的去了北大,,有的考上了清华,桃李满天下哩!”

在采访间隙,记者巧遇清水河县委老干部局办公室主任兼韭菜庄乡座峰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建英,他刚刚下乡扶贫路过杨家窑中心学校。“学校广播站的录音机还在啊”“看,这张合影是我带的毕业班”……王建英看着学校的一草一木不禁湿了眼眶。原来,2001~2006年,王建英曾经在这所学校任教,这也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候学校人多,老师也多,我们晚上住校的老师还相约一起‘打拼伙’(方言:凑份子吃饭),一点也不孤单,”王建英沉浸在回忆中,“没想到现在只剩下两个学生了。”

黄文斌接过话茬子感慨道:“是啊,上个世纪90年代,清水河县的小学有200多所,如今仅剩下12所了。”

何去何从?

苏海霞和苏海峰是姐弟俩,看上去身体很单薄,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瘦小。他们的妈妈在苏海峰3岁的时候便离家出走了,姐弟俩一直跟着父亲生活。

中午放学,姐弟俩结伴回家。苏海霞不爱说话,弟弟苏海峰则一点不怯生。记者跟随姐弟俩沿着盘山小路进入村里,绕过戏台前面1棵古榆树,在山坡上最后一排房屋,苏海峰指着几间低矮的窑洞对记者说:“到了,这就是我家,家里有狗,我去拦着,你再进屋。”走进大门,通过一条逼仄的小路,记者快速闪进家里,家里光线很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用电器,里间的炕上铺着纸箱子,堆满了杂物,这是一家人每晚睡觉的地方。

苏海霞拿着一个篮筐出门去拾柴,开始准备午饭。由于小小年纪就经常干活,她的手上皴裂开一道一道的口子,关节显得很大。苏海峰告诉记者,父亲白天一般都在地里劳动,平时家里洗衣做饭全靠姐姐操持。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只要不让他们失学,干点活不算啥。这两年,政府和社会很多好心人也给他们捐助了不少生活物资,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眼下我们马上面临退休,没有年轻的老师接班,学校可能就要关闭,可是这俩娃咋办?去县城读书,以他们家的条件肯定是供不起的。”想到姐弟俩今后的生活,黄文斌有些犯愁。(北方新报记者 张巧珍)

相关文章